發散思維從問題的要求出發,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又稱求異思維。當問題存在著多種答案時,才能發生發散思維。它不墨守成規,不拘泥於傳統的做法,有更多的創造性。與發散思維相對應的是符合思維。
一、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比較常見,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
任何人都有創造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性既非與生俱來,也不是少數尖子生所特有的。85%的創造性,隻需要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智力。美國心理學家戈爾曼認為,影響一個人能否成功的諸多因素中,智力因素僅占20%,而非智力因素等要占80%。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但創造性又與知識有著很大的不同,知識可以傳授,可以重複和背誦,而創造性隻能靠培養。因此,人人都有創造性,但每個人的創造性又存在很大差異,關鍵是培養。
二、如何培養發散性思維
1.發揮想象力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創造性思維需要有豐富的想象。”
一位老師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出了一道有趣的題目“磚都有哪些用處?”要求同學們盡可能想得多一些,想得遠一些。馬上有的同學想到了磚可以造房子、壘雞舍、修長城。有的同學想到古代人們把磚刻成建築上的工藝品。有一位同學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磚可以用來打壞人。從發散性思維的角度來看,這位同學的回答應該得高分,因為他把磚和武器聯係在一起了。
一位媽媽從市場上買回一條活魚,女兒走過來看媽媽殺魚,媽媽看似無意地問女兒:“你想怎麼吃?”“煎著吃!”女兒不假思索地回答。媽媽又問:“還能怎麼吃?”“油炸!”“除了這兩種,還可以怎麼吃?”女兒想了想:“燒魚湯。”媽媽窮追不舍:“你還能想出幾種吃法嗎?”女兒眼睛盯著天花板,仔細想了想,終於又想出了幾種:“還可以蒸、醋溜、或者吃生魚片。”媽媽還要女兒繼續想,這回,女兒思考了半天才答道:“還可以醃鹹魚、曬魚幹吃。”媽媽首先誇獎女兒聰明,然後又提醒女兒:“一條魚還可以有兩種吃法,比如,魚頭燒湯、魚身煎,或者一魚三吃、四吃,是不是?你喜歡怎麼吃,咱們就怎麼做。”女兒點點頭:“媽,我想用魚頭燒豆腐,魚身子煎著吃。”媽媽和女兒的這一番對話,實際上就是在對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既要靠老師,也要靠家長。要善於從教學和生活中捕捉能激發學生創造欲望、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想象力的空間與契機,讓他們也有機會“異想天開”,心馳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產生創造力的不竭源泉。在尋求“唯一正確答案”的影響下,學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維越單一,想像力也越有限。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在課堂上啟發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對作品進行再創造。
2.淡化標準答案,鼓勵多向思維
學習知識要不惟書、不惟上、不迷信老師和家長、不輕信他人。應倡導讓學生提出與教材、與老師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敢於和同學、和老師爭辯。
單向思維大多是低水平的發散,多向思維才是高質量的思維。隻有在思維時盡可能多地給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則……”之類的問題,才能強迫自己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別人未想過的問題。老師在教學中要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建立自信,承認自我,同時鼓勵學生求新。訓練學生沿著新方向、新途徑去思考新問題,棄舊圖新、超越已知,尋求首創性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