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六界(1 / 2)

宇宙之始一片混沌,混沌之中陰陽交融,經天地靈氣億萬年孕養方出盤古,又經億萬年方才蘇醒。盤古身體吸收天地靈氣不斷成長,原來的混沌狀態不能容納其身體而分裂,天地由此開辟,盤古身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清氣”上升為天,“濁氣”沉降為地;天地距離九萬裏。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裏。

隨著盤古身體不斷的成長,天地間靈力慢慢全部被盤古吸納進體內,宇宙之間少確了靈氣,失去了運行的能量來源,逐漸收縮。又經億萬年盤古突然大悟,化身天地萬物。盤古,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後三道本命真氣化做三清,雙眼化為日月,頭發化為星辰,,身軀變做山脈,骨骼化做礦石,脊柱化為不周山,汗毛化做草木,血液化為河流,其身體崩解,原本蘊藏在盤古身體內的“靈力”逸散,結合天地間光、色、型變幻成不同的形體,成為“神”,居於天。而盤古骨肉沉降於地,形成十二祖巫,居於地。剩餘沒有成型的靈力則分解為水、火、雷、風、土“五靈”,散於天地之間。而盤古之心懸於天地之間成為連接天地的紐帶。並把邪念所化妖魔鎮於不周山下。更有傳言,盤古氏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為宇宙增添無限生機,盤古用自己的身體滋養天地生物。

居於天界神不老不死,天地間又不斷有靈力聚合形成新神,因神為清氣所種,天地間清氣勝而濁氣衰,維持天地距離的清濁平衡被打破,因此天距離地越來越遠,並且有脫離大地而飛升之勢,這樣天將無法吸收地之靈力,天界的能量供給產生危機,神界將重蹈盤古的覆轍。於是,神界因靈力最強被稱為三皇,伏羲、女媧、神農合三人之力,將大地上的五種靈力凝結成五靈珠,用靈珠的能量束縛天,令其不能遠離大地。使神界能夠繼續從大地獲得靈力的供給,而結果卻是靈力都被靈珠吸納,大地本身因靈力過度消耗而趨於崩解。三皇隻得還靈珠於地脈,令其維持住大地的形態。但是,由於靈力已經被聚集,大地原本的麵貌失衡,原本是處處山明水秀的大地,因受到靈珠地脈的影響,有些地方嚴寒而有些地方酷暑,水、火之災常常發生。五靈環環相克,生生不息,構成天地間力的源泉。

凡人仰觀蒼天,不知自己身在井底。所謂天地,決非凡人目力所及的一方一圓。先有神界,神不足者為仙,失墮者為魔。神入凡塵,造人補天,開辟人間,萬物神化為妖,五界生靈寂滅為鬼。自此六界開始劃分。

神界--因盤古身體崩解而形成的神界,居於天,分為聖域四天,四梵天,無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欲界六天共三十六層。神生存於其間,無肉體無欲求,擁有永恒的生命。永生不老,有男女之分而無男女之事,森嚴等級之下全無溫情可言。無盡的生命難以排遣,總有癡男怨女衝破禁錮,為情而拋卻一切,瀟灑人間。據說,甚至神界的最高主宰“天帝”也曾赴人間留下過一段往事……

魔界--和神界完全對立的魔界,存在於天上與神界平行的反世界,空間與時間錯亂,有“神魔之井”和神界相通。魔生存於其間,無秩序,無目標,無欲而無不欲。無思無想無欲求,無生無死無秩序。任性而為的魔,偶爾會因為長久的相處而漸悟,因為意外的觸動而頓悟,了解到一點點人間情感,即使不明白那是什麼,卻執著地想要擁有。於是,魔已非魔……

仙界--分布在大地名山之間,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仙為人修煉而成,是成神的必經之途,壽命長而有盡,肉身有而無涯。徘徊在人與神之間的族群,麵對仰之彌高的神界,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年的漫長修煉才能到達,也不知道能否到達,俯視藐小的人間萬靈,更不舍自己多年的修為。謹慎、保守、患得患失而不徹底,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由自己本心而行事,不再顧忌其他。

妖界--禽獸草木修煉可成妖,在大地表麵、鬼界、仙界和魔界都有生存,是無秩序分散的存在,有弱肉強食的傳統。但其實真正的妖界,似乎隱藏在蜀山!原本無知無識的走獸草木,因靈光一現,或是偶然的機緣而幻化成妖。始終是異數,不被原來的同類接納,也不是人,與人為善的結果總是悲慘的,於是就和人為敵,於是就有了蜀山,有了鎖妖塔,有了在平凡百姓口中輾轉不滅的狐精花妖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