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章左手食指慢慢做了個劈砍動作,待食指傾斜過掌時用右手食指快速砸向左手食指頂部,比劃了幾下,沒說話,聽孫介石繼續講述。
孫介石說:“兩陣兵將又是一片驚呼,潼關士兵臉上都露出更加恐怖的神色。”
孫介石說:“黃豹一見三位盟兄都是不到一個回合即慘死,對李存孝心生畏懼,有心帶兵回城,但一想城頭上有葛從周和尚讓觀戰,剛才四兄弟又把話說得太滿,隻好揮舞雙刀縱馬向前。”
孫介石說:“一般的雙刀技法,大都是雙刀向同一個方向用力,同攻同守,隻是所擊所守的部位有所不同而已。黃豹的雙刀刀法與一般人迥然不同,雙刀可以從上下、左右、前後兩個方向任意合擊或分擊,如同是兩個人各執一把單刀。這種或分擊或合擊的兩把單刀組合,要勝過同樣單刀水平的三把單刀威力。李存孝知道雙刀刀法裏有這種雙刀異刀法,隻是沒有親自見過,此時看黃豹縱馬揮刀的姿式和手法,看他雙刀的用力方向並不相同、用力力度並不相等,揮舞雙手的動作各自獨立、似不相關,但力量卻很協調,懷疑就是這種雙刀異刀法,便雙手持撾,看黃豹的進攻路線和方位。李存孝的畢燕撾長約兩米三,镔鐵槊長約一米七,而黃豹的雙刀各長約九十公分,屬於近身武器。用兩米三的長撾防守九十公分的雙刀,在馬上占有一定優勢。不過一撾隻可攻守一個部位,雙刀卻可同時攻守兩個部位,各有優缺之處,也就優缺相抵了。”
孫介石說:“李存孝原想雙手各持撾與槊,與黃豹雙刀相對,但看黃豹衝殺過來的動作,就知道黃豹刀法嫻熟,以輕靈、變幻見長,便雙手持撾等待黃豹進攻,以便看個究竟。”
孫介石說:“黃豹揮舞雙刀劈向李存孝,不料,雙刀到中途突然變招,左手刀還未砍到李存孝時突然變成從下往上斜挑,右手刀也突然變砍為刺。這樣,一個人的兩件兵器就變成了兩個人從不同方位的攻防。如果李存孝的單獨兵器如一般人那樣從上往下去防守左手刀的話,以黃豹的力量和速度,就會把對方的兵器擋到外圍,而中間胸部的空擋也就擋無可擋,右手刀這一刺也就瞬間取命了。”
孫介石說:“其實,左手刀這一下撩,如果你真用兵器去擋,那就是實招,就會把你的兵器擋到外圍。如果你不理會的話,那就是虛招。李存孝用撾去擋黃豹的左手刀,黃豹用左手刀去外擋的時候,李存孝的長撾卻縮了回來。原來這一擋也是個虛招,避過左手下撩之刀,長撾突然刺向黃豹胸膛。撾長刀短,撾快刀慢,黃豹左手下撩之勢未盡,隻得右手回防,這一刺的進攻也就化解了。其實,李存孝的長撾如果要刺殺黃豹的話,黃豹的右手是衝刺姿勢,從力量和速度上都擋不住李存孝的突然穿刺。但李存孝一是想延長時間給十八騎和馬尉創造突襲機會,二是遇到黃豹這樣的高手,並且是雙刀異刀法,機會難得,當然要多看多學習,多了解多研究。”
孫介石說:“這第一個回合一結束,李存孝迅速把馬向南一圈,撤了四五十米,把兩陣之間的中間位置留了出來給馬尉作為突襲通道。”
孫介石說:“黃豹一擊不成,縱馬緊跟,左手刀借勢從外向裏劈向李存孝,右手刀略一旋轉也是從外向裏劈向李存孝。隻是左手快些,右手慢些。這並不是黃豹不會同時用力,而是一快一慢是更陰毒的招式。左手劈是實招,對方必須防守,而右手刀成了虛招,一旦對方去防左手刀,右手刀就會突然加速或變招。”
孫介石說:“李存孝見黃豹雙刀一快一慢,心中暗暗稱奇。黃豹武功確實不錯,力量在大唐王朝屬一屬二,可與孟絕海一比。雙刀技藝則是大唐王朝絕無僅有,估計孟絕海也走不了五七個回合。從黃豹的氣質和氣度來看,李存孝感覺黃豹的文化功底也應該不錯,不然,一般練武人對武功掌握不到這樣的深度和精度。比如孟絕海,把傳統武功套路的力量、速度、招式練到登峰造極的程度,限於文化太低,並不能有所突破。能使用雙刀異刀法、雙槍異槍法的武林人士,智商都是超高,相當於兩個人的大腦。就是能夠一心二用。民間風尚對雙手會寫梅花篆的人推崇備致,卻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一般說來,書法寫作多用右手,若是練習用左手,一是要明確寫字的方向,就是對應右手的字體,左手是練習同向寫作還是反向寫作。同向寫作,雙手同時寫字就比較簡單。反向寫作,雙手同時寫字就比較難一些。前者不少人練習之後大都能夠做到,後者在反複練習之後能夠做到的人很少。當然,最難的是雙手同時寫不同內容的不同字體,目前,整個大唐王朝,也隻有晉王府的史官裴廷裕能夠做到,這也隻是圈子裏少數人才知道。雙刀異刀法、雙槍異槍法的練習也是這樣,能夠把雙刀練習到如雙人使用並且刀法也不相同的武林人士,肯定是武林高手中的高手。目前,李存孝見到和知道的也就是這個黃豹,這也使李存孝對黃豹稍有惋惜,於是,李存孝撾擊黃豹的左手快刀,然後圈馬又向南退後四五十米,化解了黃豹第二個回合的進攻。”
孫介石說:“不管一個人的雙刀異刀法怎麼樣高超,肯定要受到身體限製,攻擊範圍遠遠比不上兩個人。兩個人各執單刀可以從任何方位進行攻守,一個人的雙刀攻守則隻能限於眼前正麵的方位。李存孝深知,所有的各式武器,各有優缺點,使用雙刀對抗長槍,最怕對方的槍尖不離自己胸膛,就如李存孝做的這樣。李存孝在這兩個回合中都以防守為主,但長撾如長槍般使用,撾尖始終保持在黃豹的胸膛之前,在黃豹看來,防守的後招就是進攻,這也使黃豹格外小心,心中不敢對李存孝有絲毫的輕視。”
孫介石說:“長槍槍尖不離開雙刀之間的部位,是長槍破雙刀的精要所在。一是長槍可以從雙刀中間左右抵擋,即從雙刀中腰去化解雙刀的招式和力量,讓胸膛部位成為空擋。二是左右擋開雙刀的後招就是前刺胸膛,這一刺會讓對方的胸膛無可遮擋、無法阻攔。”
孫介石說:“李存孝知道雙刀異刀法有最後一招飛刀法,就是一手單刀抵擋住對方兵器,另一手的單刀乘機在近距離飛刺對方胸膛空擋部位。李存孝之所以每次都後退幾十米,也是一直防著這一招,不過兩個回合之後,卻是知道了黃豹並不會飛刀法。”
王彥章說:“黃豹沒用過,李存孝怎麼知道黃豹不會用?”
孫介石說:“李存孝第一個回合後退的時候留給黃豹飛刀的時間和空間了,黃豹卻沒有飛刀。飛刀法並不是隨意就能拋的。單刀力劈和單刺的動作都不可能中途變為飛拋,這是人體的力量、角度和速度決定的,沒有威脅的動作誰也不會去做。況且,白白飛拋出兵器等於是白白失去,這會使武功威力大減、大打折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