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3 / 3)

在與供應商、經銷商的合作中,通過信息、技術共享等方式,降低整個價值鏈的成本,提高總體利潤,實現“雙贏”,才能擊敗共同的競爭對手。麵向供應商市場的營銷策略是為了尋求原材料、半成品、勞動力、技術和信息等生產過程所必需的資源,並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麵向經銷商市場的營銷策略是為了合理地進行資源的分配並取得市場技術設施的支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條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發展壯大,努力改變價值鏈上的經濟點。他們在加強實施企業組織內部各個職能部門的投入與合作、充分挖掘企業組織內部的生產能力、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非常重視產、供、銷整個價值讓渡係統的良好協作以共同創造更多的價值,追求的是整個價值讓渡係統的“群贏”結果,並充分挖掘出蘊藏在企業組織之間的巨大生產力,以提高整體價值讓渡係統的競爭力。以往,企業視他們的供應商和經銷商是導致企業成本上升的主要對象,在某種意義上說,視他們為敵人。而如今,他們認識到企業除了自身的價值鏈外,還需要通過供應商、經銷商和最終顧客的價值鏈尋求競爭優勢,把供應商、經銷商作為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更加密切地與之合作會帶來很多好處。

麵對日益突出的零供矛盾,國美正在改變它曾經賴以成功的模式,借以實現自身商業模式的轉型。

國美總裁陳曉表示,供應商的進場費將被取消。店裏的廠家促銷員也將被國美的銷售人員取代。國美將與廠商簽訂更多的包銷定製產品,賺取產品差價,這部分包銷定製產品貨款采取現款現貨的方式。需要更大的資金流。國美與海爾簽訂了100億元的采購大單,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國美不向海爾收取合同外的費用以及進場費,雙方交易透明化,而海爾將向國美提供更具競爭力和高性價比的產品。據悉,國美已經與索尼、西門子、飛利浦、海爾四家重要的家電廠商簽署了類似協議。在雙向的利益承諾下,國美在進場費等費用上取消或降低。而廠商則要為國美提供具有更大利潤空間的產品。讓國美從中賺取差價。

雖然外界非議不斷,但收取進場費以及其他合同外的費用已經成為家電零售領域事實上的潛規則,並已成為它們收入來源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如今,國美自斷財路。流通專家指出,這不僅會給國美自身的經營業績帶來影響,還將對中國家電賣場的運營現狀帶來巨大衝擊。那麼,國美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出此重招呢?

長期以來,渠道霸權一直飽受抨擊。零售巨頭們利用壟斷優勢,不但要求供應商給予盡可能的價格優惠,還向他們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其中進場費最受詬病。

一份針對某零售巨頭的調查報告在網上廣泛流傳。該報告顯示,在福建,其在福州中亭店銷售額為78萬元,進場費則為6萬元:在該市的其它店麵,進場費也均為3萬至4萬元不等,其中在廈門東方明珠店82萬元的銷售額中,供應商需要交納的進場費已迭10萬元。進場費隻是零售巨頭的牟利手段之一。促銷費、管理費、產品上架費、選位費、節慶空飄費等強加的費用對供應商來說,負擔也都相當沉重。供應商向家電連鎖終端交納的各種費用,越來越明顯地成為零售商主要利潤來源並支撐了它們年收入和淨利潤的增長,這也使得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目前製造商在各連鎖大賣場的銷售成本已經超過其銷售收入的10%。

家電連鎖巨頭們就是通過征收這些費用,以及延長供應商貨款歸還期限的“飛行加油”模式,來作為開新店的啟動資金以支持其高速擴張。

盡管如此,家電零售巨頭們卻聲稱並沒有獲得太多好處。國美總裁陳曉認為,公司2006年在“廠家綜合貢獻率”(銷售毛利率加上廠家支持的費用率,也叫綜合毛利收入)上隻有14.6%。與百思買等歐美家電連鎖巨頭的23%到25%還相差甚遠。不過,業內分析人士稱。國美此次改善與供應商的結算條件以及試點零進場費,表明它已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

由案例不難看出:家電零售業的潛規則在慢慢地被國美拋棄,它正企圖用“雙贏”來重塑經營模式。

對於多數企業來說,它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從原料的生產到產品的銷售完全獨立完成,較為普遍的模式是供應商——企業——分銷商——最終顧客。即企業從供應商那裏獲取原材料,通過分銷商銷售產品。因為供應商提供原材料的費用和產品由分銷商銷售產生的分銷費用構成了企業產品的成本。因此,一般認為,供應商和分銷商會使企業的收益降低,企業與供應商和分銷商之間存在著競爭。但實際上,企業與供應商、中間分銷商之間也有共同利益。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明智的市場營銷者會和供應商、分銷商建立起長期的、彼此信任的互利關係。最佳狀態的交易不需要每次都進行磋商,而成為一種慣例。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這種慣例的形成創造了條件,不少成功的跨國公司就是這種慣例的受益者。

建立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良好關係,必須以誠相待,共同解決供應與銷售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麵,提供各種資料與建議,促使采購、收貨、營銷、會計等部門與供應商加強合作。另一方麵,企業應接受並考慮供應商所提的意見和建議。並傳達給企業各部門保證予以合理解決,從而使企業與供應商共存共榮。供應商在與企業的交往中,逐漸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熟悉起來。會善意地提出產品的改進意見和降低產品成本的措施,當企業采納經銷商的建議並付諸實施時,就會促進企業的經營和生產水平的提高。

企業應該讓供應商充分了解企業的實力,培養供應商對企業的信心,同時必須讓供應商充分了解企業的營銷戰略,特別是將企業的戰略目標、營銷計劃充分傳達給供應商,以製定有利於本企業的銷售計劃,樹立與企業長期合作的信念。為了表達對顧客需求的關心,贏得顧客的信任,許多製造商通過經銷商建立顧客信任並保證他們通過經銷商享受到周到的服務。為促進企業同顧客的關係,企業往往需要供應商密切配合企業的經營戰略,采取利益一致的行動,通過供應商來提高顧客滿意度。

企業和供應商之間,必須保持供銷的暢通和平衡。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企業利益的同時必須保證供應商應得的利益。現代工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日益複雜,企業在市場活動中對待供應商的態度不應為市場供求波動所左右。而應從長遠利益出發,重視建立與供應商之間長期互惠互利的關係。供應商所提供的生產要素的質量和數量以及價格等,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企業要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就必須依靠供應商的支持,良好的供應商關係有助於企業擺脫原材料缺乏和價格不穩定的困境。長期享受公平待遇的供應商願意為企業提供緊急服務。因此,建立良好的供應商關係對於企業生產具有積極的扶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