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讚歎道:“這樣的話隻能出於胸襟開闊、遠見卓識者之口,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案例2李淵的崛起隋朝末年,打著“前往長安,擁立代王”的旗幟,唐代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舉兵從太原出發,向西進軍,並很快選定關中作為將來自己的發家之地。
此時,阻礙李淵入關的主要有兩大勢力:一個是長安代王楊侑,對於李淵“擁立代王”一說並不相信,所以派出精兵良將加以阻撓。另一個是半路殺出的瓦崗軍,雄厚的兵力使得李淵無力與其對抗。瓦崗軍還加派了主要兵力來攻打李淵的後方根據地,從而置李淵於進退兩難之中。
顯然這兩大勢力之中,與隋軍的對抗已成定局,此戰勢在必行,而從軍事力量上來看,又與隋軍兵力不相上下。與其相比,瓦崗軍的問題更讓人難以應付,兵力對比上的懸殊,注定應戰必敗,很可能就此無力回天,此前的積累都將化為灰燼。
此時,李淵很清楚適時地裝裝“孫子”才是上策。所以很快給瓦崗軍統領李密發去書信,表明自己願與其和平共處、共同治隋的強烈意願,並隨信附上自己的行軍情況。
看過李密的回信,李淵長出了一口氣:“此人狂妄自大。”原來,李密擁兵自重,早有野心成為反隋的主力,而後順勢為王。信中也要求李淵表明態度,是否願意跟從他伐隋。
洛陽險要之地都被李密占據,周邊的糧倉物品也是儲備豐盈,河南的大部分地區也在其控製之中。向東可以攻擊隋煬帝,向西則可取下被李淵視為發家地的關中。憑借這些優勢,李密自有他狂妄的道理。
為了解除眼前的危機,解救自己的將士們於水深火熱之中,李淵並沒有因為李密的無禮而動怒,反而主動回信,闡明自己的打算:因為至今仍然身處困境之中,不能馬上與其會師,但自己對王者之位毫無企圖,隻希望跟隨李密,有朝一日仍能被封為唐公即可。
李密見書之後,十分高興,對身邊的人說:“從此,專心伐隋,有唐公相助,天下定矣。”
李淵表麵對李密卑躬屈膝,不斷示好,實則為自己保存了實力,從而博取了李密的信任,借此之力,乘虛進入關中,逐步達成自己的目的,使自己的勢力日漸強大,最終收拾了李密的剩餘兵力。
沒有人永遠都是勝利者,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今天當“孫子”,保不準下一刻就有人管你叫“爺”,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之所為。
案例3趙構與秦檜宋高宗趙構,在曆史的記載中並非明君——不思進取,國力日衰;不能收拾舊山河,隻管偏安一隅;有忠臣良將棄而不用,隻與宵小之臣撥打小算盤;賣國求榮,認敵為父,與秦檜一同迫害了忠良之將嶽飛;縱容秦檜手握大權,任其在朝廷中隻手遮天,在宰相一職獨裁了十八九年,朝廷中的大小政事、外交洽談無不遵照他的意見。
在外人看來,趙構對秦檜可以說是言聽計從,各種賞賜更是不在話下,非常寵信,按理說應該是不會對其有任何的猜忌才對。
其實不然。
趙構雖然在政治上昏庸無能,但他並非一個傻子,對於秦檜的長期專權、拉幫結派、鏟除異己的行為隻是敢怒而不敢言,因為秦檜的背後是有金人支持的,所以也隻能看著秦檜把眼線安插在自己的身邊而無能為力。眼看著秦檜的勢力範圍越來越擴大,表麵上雖一如往常,但心裏也早有了戒備,每次上朝的時候都會在短靴中藏一把短刀,皇帝做到這個份兒上,也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公元1155年,66歲的秦檜在病重彌留之際,仍不忘將其兒子安置妥當,想讓兒子來繼承他的宰相之位。而秦檜的擁護者,也趁這個機會大肆宣傳拉攏人心。
而趙構對其仍然表現出無微不至的關懷,在秦檜大限的那天,他還曾擺駕宰相府,看望秦檜。隻是這時的秦檜已是奄奄一息,連句話也說不出來。趙構看著他,一副依依不舍的表情,甚是傷心。隻是當秦檜的兒子秦熹有意詢問關於繼承宰相一職時,趙構一改往日的溫和,嚴肅道:“此事豈容你來關心!”
離開宰相府之後,趙構就命人迅速擬好詔書,將秦檜祖孫三人的職務一律罷免。第二天早朝,公之於世,使得秦氏家族措手不及,秦檜也在當日夜裏命赴黃泉。而趙構也終於可以長出一口氣,從此也不用隨身攜帶短刀,更不用再苟且偷生了。
以此看來,宋高宗雖不是什麼明君,但也是懂得人情世故之人。知道自己勢單力薄,不是對方對手,就小心隱忍,等待時機伺機反擊,取得最後的勝利。俗話說得真好:笑到最後,笑得最好。
案例4讓自己越來越“墮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隨後篡奪了中華民國政權。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恢複中國的君主製,建立中華帝國,並改元洪憲。
袁世凱在成功地盜取了革命勝利果實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根基,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拉攏自己的黨羽,鉗製其他革命黨人。
早期曾師從梁啟超、思想進步的蔡鍔,自然而然成為袁世凱的重點關注對象,袁世凱為了方便監視他,把他從雲南調到了北京。
北京到處都是袁世凱的眼線,蔡鍔的一舉一動都在袁世凱的掌握之中。為了降低袁世凱對自己的戒心,蔡鍔不得不把自己偽裝為一個虔誠的擁護帝製者,並時常與那些袁世凱的擁護者來往。對袁世凱的決定,他都毫不猶豫地讚成。很快,蔡鍔的態度就被革命者知曉,紛紛指責他的懦弱。
袁世凱對蔡鍔的轉變還是存有戒心,故作輕鬆地提出質疑:“你原本不是主張革命嗎?為什麼會突然改變態度擁護帝製?”
蔡鍔說:“莊生夢蝶,不過是虛幻一場,我又何必迷戀,總統大人的實力怎是孫中山可以相比的。”幾句話,就把袁世凱捧上了天。於是,袁世凱對蔡鍔也降低了警惕。
為了徹底打消袁世凱的戒心,蔡鍔還上演了一場“金屋藏嬌”的戲碼。他在風月場結識了不幸淪落風塵的小鳳仙。小鳳仙雖為風塵女子,卻是重情重義,才華橫溢,俠肝義膽。她配合蔡鍔讓別人誤以為蔡鍔隻是驕奢淫逸的軍閥,辜負了孫中山先生的期望。這時蔡鍔的夫人也因為吃小鳳仙的醋,與蔡鍔大鬧了起來,蔡鍔便順水推舟,狠心打了夫人幾耳光,夫人又氣又惱,大哭一場,鬧著要回娘家。
蔡鍔的家醜全都落在袁世凱的爪牙眼裏,馬上向袁世凱作了彙報,直到此時,袁世凱才算徹底相信了蔡鍔。
很快,在小鳳仙等人的幫助下,蔡鍔順利地逃回了雲南,並發起了一場轟動全國的反袁鬥爭。
蔡鍔用行動向朋友解釋了之前自己的反常行為,也用事實展現了一名優秀的愛國軍事家所應該具備的思想和才智。擁護帝製,迷戀風月,逼走夫人,隻是蔡鍔給袁世凱注射的一針麻醉劑。成功擺脫袁世凱的勢力,才是他表麵墮落的目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做大事者,忍辱負重也是必修課。隻要不忘自己心中的偉大抱負,示弱,可是我們打擊敵人的必殺武器。
案例5密特朗與“天文台公園事件”弗朗索瓦·密特朗(1916—1996),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曆史上繼戴高樂將軍之後第二位連選連任的總統。
在1962年11月2日的立法選舉中,他擊敗了戴高樂派在涅夫勒省的保衛新共和聯盟的競選人讓·塔耶爾,再次成功當選為國民議會議員,密特朗又重新成為法國社會中的知名人物。
說“又”,是因為密特朗曾經經曆過轟動一時的“天文台公園事件”,這次事件差點斷送密特朗的政治生涯。
1959年10月15日夜,密特朗在巴黎天文台公園遭到一夥人開槍襲擊。新聞界和幾乎所有的左翼組織都行動起來,慰問密特朗,譴責“法西斯主義”的不人道行為。
在這件事中,密特朗本是一個受害者,也得到了各界的同情和支持,但是情況急轉直下,一場蓄謀已久的陰謀逐漸浮出水麵。突然有開槍襲擊者的同謀站出來表態,向公眾爆料此事是由密特朗本人所安排的。事件的發展馬上把密特朗推進地獄,責罵聲、討伐聲、嘲諷聲,劈頭蓋臉地砸到密特朗身上。很快,密特朗的參議員資格也被當時在任的總理米歇爾·德勃雷建議取消。
突如其來的打擊似乎摧毀了密特朗的形象,阻擋了他前進的道路,可是密特朗並沒有讓政敵的奸計得逞。他深知在這樣的情形下解釋越多就越容易讓政敵抓住紕漏,於是他選擇了沉默,沒有為自己申辯,也並沒有進行任何反擊,他選擇了引退。在外人的眼裏,這可能是一種鴕鳥的做法,但密特朗卻是想用這種方法麻痹敵人,從而以退為進。
引退之後的日子無比的清閑,他每天都會在用心寫作之餘,接觸大自然風光,讓自己的心情永遠保持愉悅。這段悠閑時光也使他能夠有機會去中國、美國、伊朗等國家旅行,豐富自己的閱曆。
人生總是這樣奇妙,在不可能有所為時就退一步,總有一天會等到開闊天空之時。
案例6斯坎德光複祖國斯坎德,原名喬治,歐洲小國阿爾巴尼亞的王子。
14世紀末,土耳其入侵並占領了阿爾巴尼亞,為了表示對土耳其的忠誠,喬治被自己的父親,當時阿爾巴尼亞第勃拉地區的領主沃·卡斯特裏奧蒂,送往土耳其作為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