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回 鳴金鼓(1 / 3)

是夜月黑風高,天地間了無生氣,惟有寒冷鋪天蓋地。將士們裹緊寒衣鐵甲,人銜枚、馬摘鈴,冒著北風疾行。郭藥師自領一千軍為向導,楊可世、楊可弼、趙鶴壽、高士宣、宋江統六千軍緊隨其後,至固安、渡瀘水、穿安次,四更時行至一個大村莊,此地修竹篁翠,小溪蜿蜒,茅舍倚著青山,黑夜中亦見幽雅,地名喚作“三家店”。

村犬狂吠,有人披衣挑燈出視,見是一支刀槍閃亮的軍隊,大吃一驚。此間皆是漢民,待問明情況,知是王師北上,十分喜悅,紛紛將出酒食勞軍。宋軍索性就地稍憩。不少村民淨了手麵,穿好棉衣、護膝、麻鞋,也吃早飯,一副行腳模樣。問之,對曰:“鄉野人家討生活,事事趕早。城門一開,就要進城去賣餶飿、茶點、籠餅。”宋江聽了,暗暗點頭。

天際垂下一縷玫瑰色,曙光初現。百餘村民步行、推車、挑擔,亂雜雜行至燕京迎春門前,城門未開,眾人席地坐等。一眼望去,盡是販夫走卒。

城門隆隆開啟,兵卒執戟肅立,百姓魚貫而入。城頭上一名百夫長憑欄俯視,注意到中間不少人袖手疾走,東張西望,有些蹊蹺。非常之時不得不精細,百夫長正待發令去查,突然一箭飛來,正中咽喉,哼也沒哼栽了下去。守閽卒大駭驚呼,但聞城下發一聲喊,進城的一群百姓掀掉外層布衣,露出宋軍衣甲,掣出兵器,大殺遼軍。原來五十名宋兵和一些自願相助的百姓佯裝進城,待城門一開,立即奪門,城頭一箭正乃花榮所發。

李逵一斧當先亂砍,項充、李袞奔上城頭,守閽遼軍隻數十人,又無防備,頃刻被斬殺殆盡。郭藥師遂率大軍衝進城去,一口氣奔至憫忠寺。此時天色愈明,燦爛晨光灑下,照出眾人滿麵興奮。大家都知道即將投入一場決生死的大廝殺,踴躍莫名。

憫忠寺,為唐太宗紀念東征死難將士所建,遼帝耶律洪基曾予以修葺。群雄亦為“憫忠”之寓意感懷:王師北伐,諸神暗佑。宋江登樓一眺,道:“遼人尚未察覺,當作速奪下其餘幾門!”郭藥師首肯,急令:分兵七隊,每隊兩員將官率二百輕騎,突襲燕京七門。頃刻分兵停當,千餘騎韁繩一抖,繞內城疾奔而去。遼軍守閽卒有的在用飯,有的在擺鹿角,正是一天新始氣象,突見二百鐵騎來襲,慌亂中被迫接戰,眨眼間因兵寡無備而血濺五步。內城軍民猶自一片靜謐,卻不知在這一盞茶的時分內,已發生了驚天的變故。

蕭太後早起,侍女伺候梳洗,正對著銅鏡發呆,近侍跪地來報:“宋軍夜渡瀘水,突襲燕京。現七門皆失!”蕭太後驚叫一聲,麵色變得刷白,霍然站起,似欲出門去瞧。豈知心驚膽戰之際,腳步虛浮,邁了一步,險些摔倒。侍女慌忙來扶,蕭太後既羞且怒,喝道:“快,宣和門!”一壁廂傳令遼軍死守。不移時,顫顫巍巍、急急忙忙登上宣和門城樓,舉目四顧,見東一個火頭、西一股濃煙,到處都是死屍、血汙,城四周蹄聲滾滾,殺聲震天,不知有多少遼軍、多少宋軍。

蕭太後痛苦萬分,周身如落冰窖,簡直不敢相信目中所見。問:“為何街巷間也殺個不休?”尚書姚璠切齒道:“宋軍曉諭全城,教漢人百姓與我遼人作戰,殺人有賞!現漢兒無人不操刀,無人不反國,煌煌燕京翻為鬼域,皆南蠻之罪也!”

宋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七門,漢人中有些見識的,都知曉石敬塘割燕獻於“父皇帝”的那段往事,心中頗有些喪國之痛,又向來受遼人淩虐。今見宋軍不費吹灰之力攻進城池,無不振奮,有漢人馬賢良慷慨賦詩:

破虜將軍曉入燕,滿城和氣接堯天!油然靉靆三千裏,洗盡腥羶二百年。

楊可世傳令仿全城漢人共擊契丹。漢民本就摩拳擦掌,此令一出,立即操戈在手,見了遼兵便殺。精壯後生三五成群,撿著遼國潰兵,亂刀砍死。懂些槍棒的,幹脆提槍跨馬往遼軍行伍裏衝撞。落單的遼兵經至漢人門首,門扇一開便被拖將進去,再不見出來。就算老弱,亦在宅中坐地念佛,願蒼天將這“腥羶”快快“洗盡”。有的漢人甚至去攻擊遼人百姓,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燕京全城大亂。

蕭太後憑欄而觀,看得心驚肉跳,覺得此般駭人景象為生平僅見。姚璠道:“太後,我軍已與宋軍接戰,人數雖寡,但個個奮勇。南蠻有何懼哉?愚意,太後親施箭簇,鼓舞士氣,我大遼勇士個個奮勇,定教彼有來無回!”

蕭太後見姚璠神色凜然,心道這看似柔弱的文臣竟如此勇決,立時為之所感,點頭允了。左右立即捧來隼目弓、狼牙箭。蕭太後前行數步,在箭垛旁現出半個身子,城樓下兩軍登時嘩然,一瞬間有千萬道目光向此投來,殺聲仿佛也來得慢了。

蕭太後仰麵向寒風中長籲一口氣,掃視城下,滿目殺戮與殘破,遼軍與宋軍舍命相搏,見近處遼兵遼將仰麵看她,滿臉都是崇敬、期待、激動、忠誠、勇敢。蕭太後看得熱血沸騰,方覺遼國生死存亡,在此一役!立即彎弓搭箭,向城下瞄去,兩軍殺成一團,一時難找發箭處。細瞧片刻,見一員宋將掌中長槍使得神奇,在亂軍中殺進殺出,略近些,看清他麵上似有印記。不再猶豫,一箭飛出。

遼國女子自幼習武,準頭不差。那員宋將毫無防備,中箭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