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回 鳴金鼓(3 / 3)

忽聞一名百姓沉聲道:“諸門吊橋已斷,無法殺出,就在此一決生死罷!”楊可世循聲望去,見一群百姓橫七豎八地歪躺在一起,分辨不出說話的是誰。他被公然頂撞,有些著惱,冷冷道:“攻守進退,王師自有定奪,與足下何幹?”

那人霍然站起,怒道:“汝等令我漢民指摘契丹,相助殺戮。我等直道救民於水火,無不從之。怎料官軍進城,偶有小勝便得意忘形,搶的搶、燒的燒,奸淫民女,無惡不作!大漢王師,竟是如此不堪!此敗皆汝等之過,我亦無法回頭,然戰死猶無愧於先人!”

此言一出,氣氛陡變,楊可世、郭藥師大怒,左近將官“唰唰”拔劍。宋江細看那人,方麵大耳,氣象威赫,似個首領模樣,一雙虎目瞪視楊、郭,全然不懼,四周眾百姓也都怒形於色。

宋江暗忖,此時若官民相搏,勢必引起嘩變,宋人必敗不說,就算寫入史書,也會留下千古笑柄。遂走近那人,拱手低言:“義士息怒,你我都是為國征戰的熱血兒郎,些小誤會,何必疾言厲色?眼下你我的敵人是遼人。待殺出重圍,宋某設宴,咱們把酒言歡如何?”那人哈哈笑道:“山東及時雨,果然有胸襟!某若執拗,便是不識好歹之人了。”席地坐下,再不言語。

宋江又對楊、郭道:“區區草民,豈敢攪擾將軍卓裁,隻是心憂戰事而已。但憑將軍決斷,無有不從。”話音頗高,楊、郭聽了受用。他們也心知此時內訌便是削弱自己,隻要衝出重圍,後賬便不難算。二人樂得就坡下驢,威嚴地冷笑一聲,慢吞吞收劍入鞘。

宋江忽然聞到一縷濃香,濃鬱甘飴,似是煮肉。又見大家輕輕吸氣,甚至有人從地上坐起,舉目四顧,顯然都聞到了肉味。宋軍一晝兩夜水米未進,此時更覺得腹中大動,饑渴難耐。

寺外喊殺聲越來越小,不斷有殘兵敗將湧進來,據他們說,時近天明,遼軍收兵造飯,沸水入鼎,涮肉而食。朱武苦笑道:“莫不是耶律大石之計?專在上風頭造飯,以此奪我鬥誌。”

然則奪宋軍鬥誌的消息不止一樁。小嘍羅報,遼軍在城外擊潰劉延慶援軍,截獲輜重無數,由丹鳳門、開陽門運入城中。消息傳開,眾人嘩然,僅存的一點希望破滅,宋軍陷入絕境。郭藥師恐是敵人計策,遣人再探,數撥探馬皆如此說。

楊可世見士氣低落至極,加上遼軍飯後來攻,怕當真要全軍覆沒。心一橫,躍上一塊石墩,振臂一呼:“漢家的兒郎!我七千鐵騎奇襲燕京,奪門斬將,何壯哉!叵耐胡兒狡悍,致我困守。然而‘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而後生’,我等順應天命,收複失地,此時奮力一搏,能不教胡兒喪膽?諸軍勉力,殺出城去!”千百將士見主將如此慷慨,無不感奮。

黎明時分,遼軍果然來攻。宋軍衝出憫忠寺,人人以一當十。遼軍吃一驚,著實不解奸淫擄掠而又饑寒交迫的一支惰軍何來如此鬥誌。兩軍殺紅了眼:遼軍抵禦外侮,不遺餘力;宋軍背水一戰,一心逃生。燕京城再次翻作屍山血海。

且說盧俊義、公孫勝隨劉延慶據守瀘溝河南岸,隻接到一次郭藥師報捷,乃是“七門皆得,我軍用事者不過四千。”之後再無音訊。燕京城閉門混戰,不知勝負。盧俊義心知不妙,幾番請纓往援,都被劉延慶駁回,理由是生恐蕭幹乘虛來襲。搦戰北岸,遼軍又不應。盧俊義在帳中枯坐了三日。

至第三日夜間,宋軍連戰失利,油盡燈枯。郭藥師在亂軍中瞅了個空隙,縋城逃離。楊可世中毒箭數支,兀自橫衝直撞,宋江勸他早撤,答曰:“某乃將門之子,豈能效兒女態惜微軀也?”適逢楊可弼率殘兵來合,宋江示意他解勸。楊可弼對楊可世道:“趙鶴壽後軍不來,都統亦不遣援兵,弟知兄長死誌已決,但若就此一死,劉延慶、郭藥師之流將敗軍之罪責歸於你我,我等皆為冤鬼矣!不若偕去,對質朝堂,至少落得清白。即便請誅於朝,亦算死得其所!”

楊可世聽罷,一跺腳,允了。臨縋城之時,楊可弼問:“宋先鋒一同撤罷!”宋江淡然道:“待將弟兄們聚齊再撤。”

戴宗、王定六、段景住等走跳得快的將領分頭在城中搜尋宋軍敗兵,將其聚至一處,連兵帶將不及五百人。宋軍聽說“丹鳳門、開陽門”有輜重運回,心想彼處定有吊橋通著內外,率領大家拚力殺至城南。但見開陽門城門緊閉,遼軍密布城頭上下,將吊橋高高扯起,耀武揚威。城頭一名遼將指著這支宋軍,瞪眼向左右吆喝,示意圍攻,被花榮一箭射落。

城頭的小卒嚇了一跳,發一聲喊,扳轉了千斤閘的閥門。“軋軋”聲中,千斤閘徐徐落下,宋軍數十騎搶先奔出,後軍已無法通過。宋江指門大喊:“弟兄們,毀掉千斤閘,為我梁山留種!”單廷珪、魏定國揮舞刀槍拾級而上,砍殺城頭守軍。黃信、孫立、歐鵬、鄧飛下馬拚殺。但遼軍也殺紅了眼,前麵的行伍被殺散,後續部隊又潮水般湧至,奮不顧身阻攔奪門,一心要將宋軍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