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回 十年霜刃初試(1 / 3)

詞曰: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

鷓鴣聲裏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

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南宋詞人辛棄疾一首《阮郎歸•耒陽道中》,開篇描寫黯淡的暮色,隱喻國運衰微和自身飄零失落的心緒。隨即筆鋒一轉,與故友傾訴衷腸,下闕回憶昔日揮斥方遒的瀟灑、慷慨與壯烈。時空轉至“如今”,情緒終又回歸初時的憔悴、困惑與哀怨。雖隻寥寥數語,但景物、時辰、聲音、人物、事件無一不描繪得曆曆如見。全篇敘事中挾抒情,用典準確,點明自己雄豪奮發的人生追求,但反思自身鬱悒不得誌的落魄境遇,百思不得其解,隻能發出滲透血淚的哀歎。

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詡的辛棄疾,於宋室南渡後本來希望一展抱負,橫戈殺敵。但南宋向金俯首稱臣,使英雄報國無門。辛棄疾胸懷抱負,但官場跌宕,一生鮮有建樹。這首詞寫出了他靈魂深處的壯誌豪情,也抒發了他麵對現實時的無奈、傷心與絕望。

人生短促,造化弄人。南朝江淹曾說:“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請纓無路、壯誌難酬的,又何止一個辛棄疾?“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而多少英雄,兀自在用血淚譜寫忠義的悲歌。

話說大宋宣和年間,內則奸佞當道,文恬武嬉,外則強鄰環伺,屢逢邊患。昏君、奸相、奸將、奸宦已將大宋攪得朝政日非。那徽宗皇帝是個風流天子,隻知吟詩作賦,聲色犬馬。朝野上下,暗流湧動,世人眼裏,兀自一片清平世界。

山東東平府沂水縣,有個郎中,喚作魯二。一日趕驢往城外行醫。偶遇幾個鄉黨,多吃了些酒,看看天色將晚,辭行回城。途經一座亂葬崗,突覺腹中疼痛,就在個避風的低窪去處,寬衣大解。甫一蹲下,左腳踩蹋地麵,險些閃一跌。忍痛挪開幾步,看那坍洞內,隱見一角朽木。魯二連呼晦氣,尋思:“想是雨水衝毀了老墳,偏又讓俺踩著。”解完起身,腰囊中幾塊碎銀卻又不見,草棵裏遍尋不著,時已日暮,城門將閉,隻得解驢下崗,催趲進城。

回到家中,言及墳崗中事,娘子霍氏卻是豁達之人,打趣道:“鬼神拿去修屋,省得隔日燒紙。”二人膝下有一子,年僅六歲,喚作“魚兒”,覺這故事有趣,纏著爹爹要聽。然則魯二心中不快,早早洗腳睡了。夜靜時,隻聽得窗外幾聲蛐蛐叫。

更漏三鼓,忽聞一陣敲門聲。霍氏朦朧中道:“哪裏敲門?”魯二道:“似是咱家。”霍氏道:“莫不是治急病的?”魯二又聽了兩聲,道:“是咱家外堂。”遂起身穿衣,邊問:“門外是誰?”卻無人應答,隻是不停地拍門。霍氏掌燈,魯二心下詫異,門縫裏看不真切,隻得撥動門閂。

甫料一聲巨響,那門板飛將進來,撞倒魯二,一陣腥風刮進。霍氏定睛看時,駭得三魂出竅。那進門的身著壽衣,麵灰唇黑,雙目緊閉,分明是一具死屍,偏又立著,口中念道:“遺我汙穢,壞我房屋,亡人豈受你折辱!”將幾粒碎銀劈麵摜向魯二。魚兒驚醒,嚇得大哭。魯二暗叫:“啊也,這是墳裏那個!”爬將起來,大著膽子道:“村人實是無心,官人休怪,明日酹奠謝罪!”墳裏那個並不答話,身軀疾探,十指箕張將魚兒擒住,二指叩在他頸上。魚兒發出稚嫩的聲音,悲叫一聲便沒了聲息。

霍氏失聲狂呼,拚命上前將那物撲翻。魯二亟待要救,見二人就地一滾,那物挺身站起,霍氏躺在地下,頸上多了幾個窟窿,汩汩流血,眼見得不活了。魯二抄起一條板凳,奮力砸向那物,那物更不躲避,單手叉住魯二,往藥櫃上一摜,登時木屑紛飛,藥材灑落一地。那物桀桀怪笑,徑奔內室。魯二用盡平生氣力大喊:“救命!”鄰居聽到響動,早有幾個精壯後生拖槍曳棒趕來,壯著膽子搶進內室,哪有人影?

魯二街坊都被驚動,一條街人都來看。喧嚷了大半個時辰,已是晨曦初現。早有裏正報於縣衙。知縣派當班仵作行人、委吏一員,與這一幹人寫了文書,檢驗了婦人和孩童身屍,明白填寫屍單格目,回到縣裏,呈堂立案。又差衙役、捕快值夜巡邏,提防夜盜。

魯二一生行醫,也是有德行的人,家遭橫禍,鄰舍悉來撫慰。魯二忍痛哭訴,備言墳崗解手、鬼魂索命等言語。“我魯二十三歲拜師,十九歲坐堂,雖無十分醫術,卻有父母之心。行醫二十幾年,治風寒也不肯遷延得半日!怎就為個解手,落得家破人亡,鬼也忒毒些個!”眾人傷感墮淚。

隔壁薑婆道:“近來總聞妖魔吃人事。東街巷齊太公,也不知開罪了甚麼神,他的兒媳,半夜裏被妖魔攝將去,天明時卻隻扔一個沒有心肝肚腸的空殼在院裏!”。開酒店的謝恒歎道:“清平世界,怎教人死在惡鬼之手?眼下官府昏庸,作勢忙個幾日便即鬆懈,立案多半不能伸冤。耽擱幾日,又無音信,冤仇向誰去訴?活人也過得懸心吊膽。”

鄰舍中有一孔學究,卻是個精細的人,思索一陣,拈須道:“朗朗乾坤,何來鬼神?惡鬼害人之說甚是荒唐。即便對之不敬,何來登門索命一說?”停頓一下,道:“莫不是人禍?若不是,那墳裏來的去內堂則甚?”見眾人沉默,又道:“老夫有個訴冤的去處,隻不知上下願不願去。”魯二伏地便拜:“先生救命則個!”

孔學究連忙將他扶起,遂問:“可曾聽說梁山泊?”眾人無不點頭。謝恒道:“梁山泊一百單八將,結為生死兄弟,替天行道,扶危濟困。個中更有公孫勝、樊瑞二位頭領,半仙之體,法術高強。天可憐見,若得梁山義士降妖伏魔,為我等百姓申冤,咱們也過幾天安寧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