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人頭馬:法國白蘭地天王(3 / 3)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路易十三的水晶酒瓶也是收藏家們收藏的精品。最初,路易十三水晶瓶隻是一個金屬酒壺,它是1850年由一名農夫在亞納克戰役(1569年,安茹公爵麾下的天主教徒與孔代親王所率領的新教徒之間的戰爭)的遺址中發現的,然後被雷米·馬丁家族購買並保存在巴黎博物館內,最後神秘失蹤。1874年,路易十三幹邑誕生,這隻古董酒瓶的魅力也得以重生。從金屬酒壺到巴卡拉水晶,作為幹邑之王的經典符號,其工藝一直隨著時代脈搏演變,並一直保持著王者風範。如今的黑珍水晶瓶,由法國巴卡拉玻璃廠手工打造,帶著現代簡約的顛覆意味亦不失霸氣,同樣是以極致來詮釋王者之美。曾有人問,為什麼每隻路易十三酒瓶的細節都有所不同?當然應該不同,如果完全一樣才難以理解,因為每隻酒瓶都是手工做的,獨一無二。如果你有機會去看巴卡拉水晶瓶的生產過程,你可以看到水晶是如何吹出來,然後慢慢精細打磨出其代表皇室血統的百合花標誌以及瓶身的手工曲線。正如這次新近推出的路易十三黑珍水晶限量至尊裝,全球隻有358瓶,而每一瓶都鐫刻001到358的序號,這是法式奢華藝術的體現。而來自於古典與現代兩種極致之美的碰撞,正像是路易十三的時代變奏曲。

為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路易十三的瓶子在某些環境下是明碼標價的。盡管酒瓶也並非買路易十三的初衷,但事實上,也不乏專門在收藏路易十三各種各樣的瓶子的人。

現在,人頭馬君度公司建立了充足的庫存,年銷300000箱。現在,世界上每銷售三瓶幹邑,就有一瓶來自人頭馬。

人頭馬每賣1瓶便有8瓶在工廠中藏釀,如果要更大發展便得加大庫存。於是人頭馬鼓勵和葡萄園主合作,第一份供應合同簽於1966年,250位葡萄園主負責265000加侖的葡萄酒。20年後,這個香檳協作的合作體已有成員2000家,代表19760公頃葡萄園。同期推行了一個麵向專門來訪成員的推廣計劃:提供一株活葡萄,每年給出不僅是經濟和葡萄園的報告而且有葡萄的淨年收入的檢查--通常是10-80分,因年份不同而異。這肯定比文字宣傳更有效。

到了19世紀末期的時候,人頭馬家族的合夥人、出生於富裕的葡萄種植商家庭的律師安德雷·萊納德意識到,要保證幹邑的品質,必須借助國家頒布法律,規定隻有指定的地區生產的幹邑才是合法的。這就是10年後(1909年)法國政府頒布的《原產地命名》法令。該法令把位於波爾多以北100公裏的幹邑區以幹邑城為中心,劃分為六大主要的生產區域。因為經過品酒師的鑒定,位於幹邑區正中、占整個幹邑區9%的大小香檳區生產的幹邑品質為上乘。所以法律規定,隻有選用大小香檳區的酒液調配釀造的幹邑才能稱為特優香檳幹邑,其中大香檳區的酒液必須占到50%以上。這個稱號是法律上的規定,任何酒商不能任意采用。到目前為止,人頭馬的全部產品都冠以此稱號。這是隻屬於白蘭地或更準確地說是隻屬於“人頭馬”的一份殊榮。有人把這稱為是一個最初的意外所帶來的結果,可與其說是意外,倒不如說是奇跡來得更貼切些,因為隻有這樣一個詞語,才能讓所有的結局變得順理成章。

人頭馬貴為特優香檳幹邑專家,一直被譽為幹邑品質、形象和地位的象征,是世界四大白蘭地品牌中唯一一個由幹邑省本地人所創建的品牌。馬丁家族致力於保持其世代相傳的釀製特優香檳幹邑的傳統,使得人頭馬幹邑一直聲名遠揚,在國際優質幹邑市場上穩占重要一席。眾所周知,人頭馬隻選用幹邑中心區兩個最優秀的葡萄區“大香檳區”與“小香檳區”所生產的葡萄來釀製幹邑,並且很早就與兩區的葡萄種植商簽訂協議,以保證源源不斷的優質葡萄來源。因為,雖然人頭馬的蒸餾方法可以被加以仿效,但這些地區的優質土壤和地理特質所造就的“生命之水”(即經過兩次蒸餾得到的澄清的葡萄汁原液)卻永遠不可能被複製或是出口。對於中國人來說,“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已經成為了記憶中揮之不去的印象。馬丁家族所創造的白蘭地神話,還在繼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