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注意演講效果(1)(1 / 3)

詩情畫意效果

演講語言要具備詩的意境,要讓聽眾經受美的洗禮,享受美的快樂,令人回味無窮。演講具備審美價值,才是成功的演講。

詩情畫意演講效果,指演講者在表現演講語言藝術上,需要情感充沛,格調高雅,修辭優美,耐人尋味,節奏富於音樂感,琅琅上口。

唐朝詩人杜甫有一首詩,叫做《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說道: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此詩可說字字平凡,句句自然,但是其中神蘊不減,詩情畫意盡在其中。

演講語言要達到詩情畫意之境,就要求演講者要具備一定的語言藝術功力。語言功力不夠,很難使演講語言達到一定高度,耐人尋味的東西也會缺少。這是需要演講者加強修養的地方。

另外,演講者對演講語言要反複推敲、千錘百煉,有時,改動一個字,就會使憤怒的主人公顯得愈加七竅生煙;錯加一個字,也會讓恩恩怨怨的主人公很難再現感情。成功的演講者,對其演講語言,總要經過反複推敲,使其達到詩的意境,美的境界。

演講語言要有詩情畫意,要求演講者的演講有韻律、有風格。韻律使演講明快流暢;風格令演講者獨樹一幟。不落俗套。

在此,我們介紹原印度總理尼赫魯1940年因煽動騷亂罪被起訴時的演說。

“各位先生,我因為被控為妨害國家安全而站在這裏接受諸位的審判。你們是國家的一個象征;但是,我也不隻是一個個人而已,目前我也是一種象征,一個印度民族主義者的象征,決意要使印度脫離大英帝國而獨立。

你們所審判和指責的,並不是我個人,而是印度幾億的人民,這件事,即使對一個驕傲的大英帝國而言,也是一件大工作。

雖然,我站在你們麵前接受審判,這或許也反映著大存嚴重,營業額直線下降。

一天上午,公司會議室裏坐滿了神情嚴肅的股東,大家一言不發,在等一位據說能挽回敗勢的神秘人物。

片刻,會議主席引進一位看上去30多歲。相貌迷人,輕鬆自信的女士。

主席說道:“我們討論如何奪回市場,應該聽聽廣告界人士的意見。這位是瑪麗?威爾斯女士。”

沒有掌聲,隻有一雙雙冷漠的眼睛,一張張板著的麵孔。對此,瑪麗鎮定如初。隻見她親切含笑,滿含柔情地開始演講:

“我非常理解各位的心情,也深切了解我的力量遠不足以為各位分憂。事實上,活力存在於各位自己,根本無需外人分擔。”

短短幾句話,看似平常,卻包含著巨大的心理作用。首先它似春風,消融了會場的冰雪;其次它不是生硬的說教,而是真誠的理解,平等的交換;再有,這些股東們都是企業界的強人,雖然身處逆境,但不甘心失敗,總想憑自己的力量擺脫困境。瑪麗的話,一下子抓住了股東們的心,使他們鬆開了繃緊的臉。

“雖然貴公司的命運掌握在各位自己手中,但是別人的一點微不足道的小意見,也很有可能啟發各位的靈感,去找出挽回頹勢的良方。”

瑪麗接著講下去:

“坦白地說,貴公司的汽車在設計上、造型上都敵不等句子,使演講極富詩意。

這個演講,曾打動了幾億印度人民的心。印度最終從英國手中獨立了,尼赫魯也成了印度人民愛戴的政治家。

聲情並茂效果

演講主要是靠有聲語言來表達思想和感情的。

聲情並茂演講效果,指演講者用清楚的口齒、純正的語音、生動的語氣和鮮明的語言表達情意,使演講更易人耳人心、引人入勝,獲得最佳效果。

運用卡耐基聲情並茂演講術,應從以下幾個方麵來把握:

(1)音節協調

音節是語言結構的基本單位,為了使音節搭配勻稱協調,最好將相同音節的詞並列使用,雙音節詞與雙音節詞匹配,多音節詞與多音節詞匹配,就可形成對稱、均衡的“建築美”。

郭沫若的演講《科學的春天》最後一段講:

“冬天剛剛過去,清明即將到來。‘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其中第一句六個音節相對,第二句七個音節相對,第三句也是三個七音節的短句相並列,形成了音節的協調美。

(2)聲音和諧

演講要適當地注意聲調的配合,以形成波湧起伏、抑揚頓挫的和諧美。

毛澤東的演講《反對黨八股》中有這樣一段話:

“這裏叫空洞抽象的調頭少唱,有些同誌卻硬要多唱。這裏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誌卻叫它起床。”

這裏,每句結尾都是兩個音節,兩兩相對,顯得音節勻稱;而且語末音節的平仄相錯,講起來就有聲調的高低相配,急緩相間,抑揚相應,聽起來聲調和諧,清婉悅耳。

(3)韻腳自然

押韻能體現出音韻美和旋律美,演講可以適當地押韻,講究一下韻腳的自然美。

如毛澤東的演講詞《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中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