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注意演講效果(1)(2 / 3)

“人民靠我們去組織。中國的反動分子,靠我們組織起人民去把他打倒。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

這段話的韻腳“倒”、“到”、“掉”都是同一個韻母,講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充分顯示了韻腳的自然美。

(4)摹聲形象

能比喻和摹擬各種事物發出的聲音的詞,稱為象聲詞。

在演講中,恰到好處地運用象聲詞摹擬事物的聲音,能給聽眾具體、形象的感覺,又有聲音和諧的形象美。

蔡朝東在《理解萬歲》的演講中有一段說:

“一天下午,‘轟隆隆’,一發罪惡的炮彈攔腰削斷了一棵碗口粗的大樹……這時,受傷的戰士們繼續匍匐前進。‘嗒嗒嗒’……敵人的高射機槍追打著,戰士們順著山勢向下滾,鮮血浸進了殷紅的土地……”

蔡朝東運用了摹聲的手段,十分逼真、形象地再現了戰士們英勇戰鬥的情景,使聽眾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顯示了生動、形象的感人力量。

(5)疊聲複遝

這裏的疊聲,既包括疊音,如杭州名聯“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也包括語句的排比、重複。

演講中運用疊聲,可以加強語勢,抒發更為強烈的思想感情,形成聲音的複遝之美。

現身說法效果

人的思想是有某些共同規律的,積極尋找這種共同規律,再通過自覺地解剖自己,再推及他人,以求雙方在思想上引起共鳴,極大地感染聽眾,這就是演講的現身說法。

現身說法演講效果有很強的征服力,這是由於:

(1)“以我為例”,可信度高

由於把自己擺進去,而不是憑借他人的事例或第二手材料,因此聽眾就覺得真切實在,這就大大提高了可信度,使聽眾樂於接受。

(2)有利溝通

現身說法演講效果,既講自己的成功,也講自己的失敗,毫不隱瞞,敢於亮相,這本身就意味著對聽眾的信任,把自己看作是同聽眾一樣的人,把自己擺到與聽眾對等的位置,容易造成民主平等的演講氣氛,增強溝通的效果。

(3)真情實意,打動人心

所講的事例、體驗都是自己的所作所為,講起來生動自然、情真意切,容易吸引人,打動人心。

(4)活的榜樣,便於模仿

現身說法者本人的勇於自我解剖,公開亮相的精神;他的對待工作、學習的態度等等,給聽眾樹立了一個活生生的榜樣,使聽眾借鑒、學習,受到感染和鼓舞,產生積極仿效的心理願望。

山東淄博市淄川龍泉中心學校楊光蓮的演講《“冷”與“熱”的啟迪》中說:

“去年暑假開學,我當了初二(2)班的班主任。據前任班主任介紹,這個班的學生特別‘刁’,由於他性格上的‘軟弱’,因而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上任之後,我當即認定:矯枉必須過正。於是暗定‘三章’:一、‘慮’字當頭;二、以‘刁’還‘刁’;三、殺一儆百。

第一次‘就職演說’便題為《認清形勢,安分守己》。我對學生說,‘你是隻狐狸,我要叫你變成綿羊;你是鎢鋼,我要把你擰成麻花’。整整45分鍾,我以銅鍾般的嗓音,嚴厲的措辭把全班‘征服’了。早自習,課間操,乃至課外活動,我總是反剪著手,板著威嚴的麵孔,審視著每一個學生……

有一天,我批閱班長的日記,無意中發現有這樣幾句:‘……K老師凶神惡煞,大家惶惶不可終日……’含沙射影,實在可惡!我立即將這個班長召來,批得他‘體無完膚’。爾後,又讓他在班內作了深刻檢查,才算暫時作罷。

半個學期不到,轉學、退學者不下十人之多。期末統考,班內各科總分排到全校同級倒數第二,還有兩名學生,因參與社會鬥毆團夥,被公安部門收審。

我懵了。放寒假的前一天,我向校長提出辭職的請求。老校長語重心長地規勸我,抽空學學《教育學》、《心理學》,並鼓勵我知難而進,趁年輕有為努力探索。

三周寒假,我用一周時間精讀了《教育學》、《心理學》有關章節,用兩周時間,對全班48名學生逐一進行了家訪。幾經反思之後,暗自約定了新‘三章’:一、愛字當頭,二、以親還‘刁’;三、獎一帶百。

‘柳暗花明又一村’。開學以後,班內呈現出一種融洽和悅的氣氛。……這學期終於獲得了教育和教學的豐碩成果。我第一次感受到做一名班主任的幸福。”

聽了楊老師的這番演講,聽眾,特別是宣傳教育工作者都深受教育。像楊老師這樣,用自己親身經曆的事實為例證。來對他人進行宣傳、教育或勸導的演講方法,就是現身說法演講。

運用現身說法演講時,應注意的是:

(1)所講的事實、體會必須是自己親身經曆的。這是運用這種方法的根本前提。

(2)講的事實與道理,應服務於演講的目的。這就要求事先精心準備,恰當取材,才能緊扣中心或擊中對方要害。達到預期效果。

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北京開賽前,我國隊員比較緊張,普遍有一種怕輸心理。當時國家體委主任賀龍來到運動員中間,他說:“我今年66歲了,是獨子。打了幾十年仗沒打死,你不怕死就不死,怕死就死了。打球也是一樣,不怕輸的不一定輸,怕輸的一定會輸!”賀老總現身說法,一席話說到運動員心坎上,減輕了他們的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