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注意演講效果(4)(3 / 3)

隻要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黑人無權投票,隻要紐約州的黑人認為他沒有什麼可值得投票讚成的,我們就永遠不會滿意。不,不,我們永遠不會滿意,除非正義像水,公平像激流滾滾而下。”

類似這種連用假言判斷的例子很多,因為正確使用假言判斷能揭示事物間的條件關係,說服力強,富有鼓動性。在演講中,為了表達希望與號召,也常常使用聯言判斷和選言判斷,使人們對各種情況有較全麵的了解,以激發聽眾思考、選擇。

怎樣使演講的判斷恰當

在演講中,演講者要使判斷恰如其分。主要是使判斷符合演講的內容和時空環境,具體而言,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把準判斷聯結項

演講判斷聯結項準確,是指在演講中,用來表現事物情況之問邏輯關係的關聯詞語要與判斷的內容相吻合。聯結項是判斷邏輯性質的主要標誌,是決定判斷真假的要害部分。要使判斷恰當,聯結項必須準確。例如,卓別林在《要為自由而戰鬥》的演講中說:

“我們都要互相幫助,做人就是應當如此。我們要把幸福建築在別人的幸福上,而不是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我們不要互相仇恨,互相鄙視。這個世界上有足夠的地方讓人生活,大地是富饒的,是可以使每一個人都豐衣足食的。

生活的道路可以是自由的、美麗的,隻可惜我們迷失了方向。貪婪毒化了人的靈魂,在全世界築起仇恨的壁壘,強迫我們踏著正步走向苦難,進行屠殺。我們發展了速度,但是我們隔離了自己;機器應當是創造財富的,但它們反而給我們帶來了窮困;我們有了知識,反而看破了一切;我們學得聰明乖巧了,反而變得冷酷無情了。我們頭腦用得太多了,感情用得太少了。我們更需要的不是機器,而是人性;我們更需要的不是聰明乖巧,而是仁慈、溫情。缺少了這些東西,人生就會變得凶暴,一切也都完了。”

這段頗為精彩的演講詞中的判斷幾乎都是聯言判斷。這些聯言的聯結項,除個別的是用並列關係的頓號或逗號以外,其他都是用轉折關係語詞“而”、“但是”、“但”、“反而”等表現的,並且用得非常準確。假設換用另外的聯結項,即使不改變原來聯結項的邏輯含義,表達效果也會大為遜色。

(2)把準判斷的量

演講判斷的量準確,是指在演講中,反映事物的數量或規定事物的範圍要符合客觀實際。亞裏士多德說過:“判斷的量項是判斷的必要屬性。隻有量項切實,判斷才能恰當。”

毛澤東同誌在1935年12月27日所作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中說:“馬克思主義者看問題,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體。一個蛤蟆坐在井裏說:‘天下一個井大。’這是不對的,因為天不隻一個井大。如果它說:‘天的某一部分有一個井大’,是對的,因為合乎事實。”“天有一個井大”與“天的某一部分有一個井大”兩個判斷,前者用的是全稱判斷,歪曲了事實,因而是虛假的判斷。而後者用了特稱量項“一部分”,則是特稱判斷,它正確反映了客觀事物,因而是真實恰當的判斷。

(3)把準判斷的形式

演講判斷的形式正確,是指在演講中,演講者采用的判斷形式必須與判斷內容協調一致。任何具體判斷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演講中判斷的真假,主要由判斷內容來決定,但判斷形式也非常重要。它不僅服務於判斷內容,而且對判斷內容具有反作用。例如周念麗在《人生的航線》的演講中有這樣一段話:

“由此可見,人生目的不同,航向必然不同。那麼,正確的航線是不是固有的呢?不是!隻有對人生目的有了正確的認識,隻有對祖國忠誠、熱愛,才能鋪設一條金色的人生航線!每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線,但沒有一條是筆直的,它有時充滿著曲折……”

這段演講詞中包含了兩個假言判斷:“隻有對人生目的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鋪設一條金色的人生航線。”“隻有對祖國忠誠、熱愛,才能鋪設一條金色的人生航線。”演講者正確運用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形式,恰當地表現了這樣的判斷內容:“對人生目的有了正確的認識”和“對祖國忠誠、熱愛”兩個前件,分別是後件“鋪設一條金色的人生航線”的一種必要條件;沒有這種條件,必然不能“鋪設一條金色的人生航線”。但是,如果改用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形式:“隻要對人生目的有了正確的認識,就能鋪設一條金色的人生航線”,“隻要對祖國忠誠、熱愛,就能鋪設一條金色的人生航線”,顯然是不恰當的。因為這種判斷的前件隻能是後件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後件的充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