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劉備(2 / 3)

我們再說一事。公元208年赤壁戰後,孫劉結盟乘勝進軍,經年餘激戰,最終奪取荊州城。由於荊州乃兵家必爭的重鎮,所以東吳主帥周瑜親任南郡太守,坐鎮荊州,而功勞甚偉的劉備卻隻能率本部兵馬守江南的油江口立營。劉備曾被漢獻帝封為左將軍,號左公,劉備駐紮油江口後即改油江口為公安,取"左公安靖,日後強雄"之意。劉備居公安,地小物薄,不利於發展,於是他向孫權兩次提出借荊州。孫權采納周瑜的建議,不僅不借荊州,反而利用吳蜀聯姻軟禁劉備,使50多歲的劉備作了東吳的嬌客。公元210年,周瑜病故,魯肅繼任。魯肅從吳蜀聯盟以抗曹操的戰略方針考慮,勸說孫權暫時將荊州借給了劉備。劉備借得荊州後,即以之為立足點,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至今仍有"劉備借荊州,一借永不還"的俗談。

符號式的人物一定不可愛,於是魯迅先生說:“羅貫中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虛偽的人有誰會喜歡?

所以,我想,按照陳壽所記述的他的性情,劉備在天之靈必定也是希望自己在人們心中是有著“高祖之風”的可愛型的男子吧。《史記》裏寫範增對劉邦的評價:“貪於財貨,好美姬”,倒襯托了大無賴劉邦的有血有肉,而劉備那句頗具爭議性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也不能證明他自己就是一個禁欲主義者。

東晉王嘉的筆記《王子年拾遺記》裏就記錄了一個關於劉備的低俗故事,“河南獻玉人高三尺,(劉備)乃取玉人置後側,晝則講說軍謀,夕則擁後(即甘夫人)而玩玉人”,後來甘後實在忍無可忍,便引子罕不以玉為寶的典故,以及當前惡劣的國際形勢來勸誡夫君,於是“先主乃撤玉人像……當時君子以甘後為神智婦人。”事實上,劉備與甘夫人之間的感情還是蠻深厚的,《三國誌-蜀書-二主妃子傳》裏記諸葛亮對後主的奏疏中有“大行皇帝存時,篤義垂恩,念皇思夫人(甘夫人)神柩在遠飄颻,特遣使者奉迎(與其合葬)”的句子,事實上最終陪伴劉先主長眠於地下的人也正是他所篤愛的甘夫人。

若是繼續以劉備的生平與劉邦的事跡相參照,則可以看出另一個相通之處是,兩人都是由力量極弱而經屢次挫折然後一躍而起,成就偉岸事業,隻可惜劉備的對手曹操卻和項羽完全不同,正如陳壽所言,他到底是“機權幹略,不逮魏武”的呀。“青梅煮酒”與“鴻門宴”。二者亦有頗多相似之處,一個人做東威風凜凜,另一個夾著尾巴裝傻充愣。不過我卻不信曹操在當時是想要抓個把柄誅殺劉玄德的。豪邁的詩人曹孟德既然已經看出了對方是“胸懷大誌,腹有良謀”的危險分子,也就根本沒有必要去做什麼試探了,要殺便殺正是曹操的風格即是是在夢中——可是他畢竟是愛才的人,方今正在用人之際,更何況劉備手下的關張二將也是他想要收為己用的對象,後來在他手心裏捏著的關羽都已言明“降漢不降曹”了,他還舍不得殺,一心想讓雲長心悅誠服,可惜失敗。

相比於曹操的心思,劉備是稍差一點,以至於老有人說他虛偽做作,不過我卻以為《三國演義》寫他在青梅煮酒之時的“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確實並非做偽,因為惜墨如金的《三國誌》也不忘如實記載玄德的這次失態:“先主方食,失匕箸”,陳壽沒有記載這時的打雷,我想,可能當時的天氣隻是羅貫中的虛構吧,不然咱們的主人公就顯得太膽小太沒麵子了。

即使是後來遭人詬病的“劉備摔孩子”也非是完全用來“收買人心”的,也許恰恰相反,這一事件所表現出的乃是他的真性情,作為一個男人,不得不一而再的舍棄妻子狼狽逃命,雖然按那個時代的價值取向,這種行為對於一個亂世中的軍閥來說還是可以原諒的,但作為一個男人,在他心中必定也是認為自己是及其失敗窩囊透頂的家夥,《三國演義》寫他所寵愛的糜夫人已經投井死去,也許,玄德此時是盼著子龍是救著糜夫人生還的——母子平安該多好——即使不能全都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