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2 / 3)

三教禪林

三教禪林在望駕坪,地勢平坦,環境幽寂。1939年,山東人劉紫陽出資,其弟子劉園陽主持,修建大殿三楹,後由靜禪、潤明二僧主持,又稱居士林。

問道宮

也叫軒轅穀,位於崆峒前峽,涇水北岸,背山麵水,環境幽寂,身居殿內,聽不到涇水濤聲。相傳這裏是黃帝向廣成子問道處。唐代這裏已有建築,元朝至正間重修問道宮,今存有《重修問道宮碑》一通,明朝宣德、萬曆年間,再次重修,成為一組龐大建築群。明人唐龍《問道宮》詩雲:“欲捉白蟾飛樹梢,遍尋元鶴在雲中,荒涼棟宇聊停節,悵望當年問道宮。”

中台

中台是崆峒山的中心,海拔1894米,這裏地勢平坦寬廣,視野開闊,有小路通往東西南北四台,並接連後山公路。中台原有龐大的建築群。正中是唐代明慧禪院,後改為滹沱寺,殿堂雄偉,塑像林立,栩栩如生。西側有明代修建的十方院和七真觀。西南有清朝宣統年間修建的三皇樓(又稱一天門),1985年,群眾捐資重建,東側有明代修建的藏經樓、飛升宮和懷睿塔。

靈龜台

靈龜台在中台正西,兩石峰聳立,中有一條幽穀,峰下有一石洞,穿石洞而上可至小北台崖下,“前微伸而昂,似首兩腋廣狹中度,背旁夷,中隆,榛石相錯,尤酷似介文,有類人工鑿成者。”清朝順治十六年(1659),補岩和尚在此修建文殊庵,另有七佛閣。

鳳凰嶺

鳳凰嶺在靈龜台之北,馬鬃山東北,登高俯視,此嶺如展翅奮飛的鳳凰,山勢險峻。每當雨霽天晴,薄霧升騰,朝陽四射,色彩斑爛,蔚為壯觀。這裏就是崆峒十二景之一的“風山彩霧”羅潮詩雲:“靈鳥歸何處,高崗空在覷,今世有周文,何不西山去。”鳳凰嶺原有明代萬曆年間修建的彌陀寺,今存廢址。1988年複修太清宮一處。

【旅遊小提示】

交通

鐵路:平涼火車站位於甘肅省平涼市西郊。乘火車到平涼後,再轉乘汽車遊覽崆峒山。

公路:從公路到平涼也很方便,如從西安至平涼的班車每天有4班次以上,從蘭州到平涼每天有6輛左右,乘汽車到平涼後,再轉車遊覽崆峒山。

平涼市內:在市汽車西站前的2路車站有專線車發往崆峒山,可乘到山頂停車場(車費8元),然後自己登山上去。還可以乘2路車到終點站(車費2元),再換乘三輪摩托車到崆峒山前山的問道宮(車費5元),從這裏開始登山。

收費

門票:120元/人(旺季),60元/人(淡季)

住宿

除可住在崆峒山旅遊區內環境清淨幽雅的崆峒山莊外,還可住宿於以下賓館:

隴東明珠賓館

地址:甘肅平涼崆峒東路460號電話:(0933)8612588

平涼賓館

地址:平涼市西大街86號電話:(0933)8253361

欣亞賓館

地址:平涼市西大街12號電話:(0933)8236676

元亨賓館

地址:平涼市崆峒東路9號電話:(0933)8613377

丹陽賓館

地址:平涼市公路街12號電話:(0933)8232202

建達賓館

地址:平涼市新民中路7號電話:(0933)8212436

華隴賓館

地址:平涼市解放北路134號電話:(0933)8614497

氣候

平涼地處甘肅省東部,位於隴東高原之上,境內地形複雜,氣候多樣。平涼境內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半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降水量較為豐富。平涼一年四季中,有著冬季寒冷幹燥,春季多風沙,夏季炎熱、降雨集中,秋季天氣晴朗涼爽的特點,因此出行平涼,最好選擇在秋季。

電話

景區電話:(0933)8510202

平涼市旅遊投訴電話:(0933)8215830

甘肅省旅遊投訴電話:(0931)8411200

王屋山

王屋山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北40公裏處,東依太行,西接中條,北連太嶽,南臨黃河。因“山形如王者車蓋”,故稱王屋山。王屋山風景區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總麵積265平方公裏,是我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十大洞天之首,其中有奇峰秀嶺三十八,神洞名泉二十六,碧波飛瀑八大景,洞天福地五奇觀。舉世聞名的《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就發生在於此。整個景區分7個景區,有125個景點。

王屋山是以道教文化為特色的道教聖地,被尊稱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吸引一批批高道名士在此修煉,如司馬承禎、玉真公主、孫思邈等,入王屋山修道,相繼建成了陽台宮、紫薇宮、清虛宮、十方院、靈都觀等規模宏大的道教宮觀,使王屋山宮觀林立,高道雲集,香客如流,成為全國道教活動中心。

【著名景點】

天壇峰

王屋山以主峰天壇為中心,這裏一峰突起群山環繞,獨具“王者風範”。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7米,素有“天下砥柱”之稱。相傳古時這裏香火甚旺、靈氣十足,在此求子得子、求雨得雨、心想事成,而且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祭天之所。

愚公移山

傳說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在王屋山之陽。這是一條從王屋山主峰延伸下來的南北走向的大山梁。山梁西麵是愚公村,東麵是小有河,愚公村的人每天要到小有河去取水,正是這條大由梁給他們帶來了諸多不便,所以愚公要帶領他的子子孫孫挖掉它。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條大山梁中間,確實斷開一條很大的山口,遠遠看去,真似人工開挖的一樣。

陽台宮

陽台宮在王屋山腳下愚公村的西側,是王屋山旅遊線路的起點。現存的建築是自南而北,依山就勢,由低到高,錯落有致,氣勢恢宏,顯示出了我國古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陽台宮始建於唐,現存的主體建築三清殿和玉皇閣為明正德年間重修。最為遊人矚目的是三重簷閣式建築玉皇閣,淩空欲飛的飄逸之勢,令人們歎為觀止。主體建築上的幾十對石刻柱子,使這座宗教聖地成為石刻藝術的殿堂;柱子上刻有翻滾的雲龍、朝風的百鳥、鬧梅的喜鵲、牧羊的蘇武;過海的八仙,戰蚩尤的黃帝等。陽台宮內蒼鬆翠柏,鬱鬱蔥蔥,其中的一株七葉菩提樹,樹圍近3米,高14米,傳為唐代所留。

環山渠

王屋山腰的環山渠,是王屋山人民的驕傲、愚公後代搬山治水的豐碑。沿著水渠可以盤桓至山中,再順著一條小河上行,便可以到達紫微宮。

紫微宮

紫微宮是攀登天壇峰的起點,創建於唐代聖曆二年(699),後曆代均有修葺,清末以後漸被廢圮。今宮之遺址上尚存宋、元、明、清時石碑三十餘通,是研究王屋山道教曆史與中國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屬道教金石文物。傳說李世民叔父李道宗曾在此隱居,後來司馬承貞也在這裏住過。紫微宮內有一棵很大的銀杏樹,八人才能合抱,有“七樓八拐棍”之稱,樹上掛滿了各路信奉者敬獻的幔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