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皂山
閣皂山位於江西省樟樹市東南隅,俗稱“閣皂山”,亦稱“葛嶺”,是武夷山西延的支脈,逶迤綿延二百餘裏,峰回巒複,古竹蒼鬆,霞蒸雲蔚,引絮含煙,號稱“清江碧嶂”。
閣皂山是一座寓道教文化和中藥史文化為一體的名山。東漢建安七年(202),著名的道家葛玄在此悟道修真。葛玄既是靈寶道派的始祖,又是樟樹醫藥業的莫基人,閣皂山也因此成為樟樹藥幫的“祖山”。葛玄之後,他的弟子繼續在閣皂山布道煉丹,種藥行醫,其中以葛洪貢獻最大,在中國的道教史上將兩葛並稱“葛家道”,閣皂山亦因兩葛而成為道徒的“聖地”。
【著名景點】
引路鬆
也叫“唐鬆引路”,位於福地景區登山公路東側,高聳路旁,恰似給遊人指點路途,故稱引路鬆;它們又像一對孿生姐妹,婷婷玉立於道旁迎送登山客人,故又名“姐妹迎客鬆”。古誌記載其“皆為唐宋物”,經考證確定為“千年古鬆”,已載入《中國古樹誌》。現仍枝繁葉茂,其中一株頂側枝上有片針葉特別茂密,遠看像鳥巢,北宋陳孟陽詠閤皂山詩中就有“鬆巢空見鶴飛翔”句。傳說鬆巢晚上會發出縷縷紅光,有緣者見之沿紅光指引的地方挖掘,可挖到優質伏苓,這更給古樹平添了一番神韻。
大萬壽崇真宮
此宮位於福地景區東峰之南麓,為道教聖地。由朝階、宮門、正殿三部分組成,占地2000餘平方米。原為吳嘉禾二年(233)葛玄再次入山時所結的臥雲庵,隋稱靈仙館,唐宋先後敕封閤皂觀、葛玄都觀、景德觀、崇真宮、萬壽崇真宮,1246年南宋理宗敕封為“大萬壽崇真宮”。道教宮觀前冠“萬壽”者很多,而冠“大萬壽”者,則是絕無僅有的,可見唐宋時其勝概。現宮觀經重建於閤皂山深處,前對淩雲峰,後倚東西兩山,正殿座北朝南,重門深院,翼以修廊,混合結構建築,歇山頂、琉璃瓦、飛簷高脊、彩壁丹牆、拚條花窗,殿中供奉葛仙翁、張天師、許真君塑像三尊,道貌莊嚴令人肅然起敬.宮內香火終年不斷,遊人如織。
紫陽書院
此書院位於福地景區東峰南坡,占地約860平方米,宋時供奉太上老君、釋迦牟尼、孔丘之殿宇,也稱道德宮。因朱熹(別號紫陽)幾次在此講學而被稱為“紫陽書院”。明代毀於山火,清雍正庚戍歲(1730),本地大學生黃衍出資重改建為混磚結構。院內古樹婆娑,濃蔭蔽日,有距今近800年的參天古銀杏,宋元時金桂、銀桂、四季桂,還有羅漢樹、紫玉蘭、紫荊等觀賞和藥用珍貴草木,多逾百年之物。四季和風習習,常年馥鬱馨香。
一天門
此地位於福地景區南部穀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天門是進入閤皂福地的門戶,由八棱柱、橫額、雀替、方礎組成,呈“門”字形,全為豆綠石所建造,高7.17米,寬4.3米,石坊上部麵南橫書“一天門”。北麵按唐高宗禦賜封號,鐫“三十三福地”五字。門最早建於宋代,當年朱熹第一次登臨閤皂山講學時,路經這裏停轎歇息,見兩旁高山挺秀、溪澗清幽、林木參天、怪石崢嶸,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驚歎曰“此乃一天門也!”,嗣後捐銀修建,命名為“一天門”,現在的“一天門”是清光緒二年(1876)重建的。
九龍泉
九龍泉位於福地景區太極峰西麓。傳為崇真宮前放生池內十條錦鯉,受葛仙翁洗藥池水靈氣而化成龍,有九條飛入宮東深壑中深修,故壑稱九龍洞,泉為九龍泉。經現代科學檢測,九龍泉水中含鋅、鈣、鐵、鎂等十二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是四特酒釀造水的源頭,也是福地景區群眾唯一的生活飲用水。景區內群眾年青人多俊男靚女,年老的多八旬老翁、仙姑,且村民從未發現過癌症病狀,或許與常年飲用九龍仙水有關。
百草園
百草園位於福地景區掛壁峰南,傳為葛仙翁傳藝授徒和醫病應急而采集山中百草集中栽培所辟,按“神農嚐百草,百草配千方”之意取名“百草園”。後經曆代閤山道眾經營,特別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藥地和尚”方以智在百草園隱居,培植、製造藥材之後,又更具規模。現在的百草園洞門竹籬之內,集山中所產名藥按八卦圖布局栽培,很有特色,且四季藥草飄香,常年奇花競放,是集賞景、科研於一體的場所。
閬苑奇葩
此地位於福地景區道德宮庭院內,為一組珍稀名木群。有宋元金桂、銀桂、四季桂花樹4株,元代羅漢鬆2株,明代辛夷1株,其他的如紫荊、臘梅、石榴、厚樸、木芙蓉、萱草等觀賞和藥用的珍貴草木散植其間,枝交葉接,濃蔭蔽日,幽香四溢。庭院內還有清代鐫刻的“桂苑宮”石碑和宋代石刻碑文,並散置石桌石凳,為遊人學子品茗歇息、論學唱和的理想之所。
“夫子”銀杏
該銀杏位於福地景區紫陽書院庭院內,為國家二級保護樹木。誌載為南宋大理學家朱熹(後代學者尊稱其為朱夫子)來山講學時手植,故稱“夫子銀杏”。這株銀杏高聳入雲,其抱兩圍。文革時曾被人誤為“反動”象征而擬齊兜鋸倒,鋸到4/5眼看快要倒時,被有識之士勸說製止,如今這株古樹雖然鋸痕仍在,卻奇跡般地生長著,且更加枝繁葉茂,山民戲說:“這樹是聖人栽的,怪不得生命力這樣強。”深秋時節,其似蝴蝶狀的葉片變黃,隨風飄落地麵,一片金黃,平添了“金蝶戲秋”這一季節景觀,吸引著眾多遊人前來觀賞和攝影留念。
【旅遊小提示】
交通
鐵路:可乘火車在京九線樟樹站下。樟樹市內沒有直達景區的公交車,可包車或打出租車前往景區。
公路:從南昌、贛州、萍鄉、上饒等地乘長途汽車可至樟樹。樟樹市內沒有直達景區的公交車,可包車或打出租車前往景區。
收費
門票:35元/人
住宿
德和大酒店
地址:宜春市朝陽路36號電話:(0795)3299999
宜春江西濟民可信錦繡山莊酒店
地址:宜春市秀江西路210號電話:(0795)3558888
藥都賓館
地址:樟樹市藥都路1號電話:(0795)7032888
樟樹賓館
地址:樟樹市藥都南大道31電話:(0795)7330550
氣候
樟樹地處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5℃;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564.9毫米;日照充足,全年日照率為43%;無霜期長,年均272天。土壤肥沃,植被好,森林覆蓋率在24.1%上;域內無工業汙染,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環境優美。一般來說,5~10月是旅遊的好時節。
電話
景區電話:(0795)3272382
樟樹市旅遊投訴電話:(0795)7332256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三清山
三清山地處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境內,北望黃山,南倚武夷,風水獨占熬頭。三清山集黃山之秀麗、峨嵋之壯觀、廬山之靈氣、華山之險峻於一身,東險西奇,北秀南絕。中峰巍峨,既結集了名山大川的精華,又展現了別具一格的風采。素有“三清天下秀”之美譽。
三清山為曆代道家修煉場所,自晉朝葛雲、葛洪來山以後,便漸為信奉道學的名家所向往。最先在三清山修建道觀的為唐朝信州太守王鑒的後裔。唐僖宗時(873~888)王鑒奉旨撫民,到達三清山北麓,見到此山風光秀麗,景色清幽,卸任後即攜家歸隱在此。到宋朝時,其後裔王霖捐資興建道觀,成為道家洞天福地。延至明景泰年間(1450~1456),王霖後裔王祜又在三清山大興土木,重建三清宮。從登山處步雲橋直至天門三清福地,共興建宮觀、亭閣、石刻、石雕、山門、橋梁等200餘處,使道教建築遍布全山,其規模與氣勢,可與青城山、武當山、龍虎山媲美。因此,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館”之稱。
【著名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