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念大學時,爸爸和我約定,每月的15日給我寄500元生活費。因為開支毫無規律可循,三天兩頭裏,我就找個理由與同寢室的舍友們到校園餐館揮霍一頓。第一個月,爸爸容忍了我,提前把第二個月的生活費寄了過來。然而我卻惡習難改,第二個月、第三個月依然如此。終於,在離第四個月的收款日還遙遙無期的時候,我又捉襟見肘了。
萬般無奈我拍了一封極其簡短的電報回家:“爸爸,餓壞了。”
爸爸很快就回了電報,也很簡短:“孩子,餓著吧。”
生活真是太偉大了,在那之後隻有10塊錢的10天裏,我絞盡腦汁節衣縮食,出手之前錙銖計較,竟然也把那段難挨的日子熬過去了。
從此,我學會了精打細算,並且發現,其實隻要稍稍收斂一下不必要的支出,每月400元生活費就夠用了。這樣,每月我都可以積攢下一些盈餘,這些錢可以買書、買磁帶、買CD、旅遊、捐款,當然也包括吃餐館,但是比起單一地花在吃上,當然是有意思得多。
俗語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沒挨過兩頓餓、吃過幾回苦的人,是不會知道錢是得之不易的,也不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沒有“苦其心誌,勞其筋骨”的人,是無法承擔天降之大任的。所以,特別是從小在大人的嗬護下長大的孩子更應該學會獨自去麵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