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孫中山被袁世凱的種種表麵現象給蒙蔽了。他說的袁世凱做事手段陳舊,暗示袁世凱殺張振武時,采取先斬後奏的手段,被革命黨人所指責。似乎可以看出孫中山還在為袁世凱開脫罪責,讓革命黨人都相信袁世凱會將民國治理好。而他本人也不想幹預過多政治事務,一心隻想把社會事業做好。
同樣,黃興也被袁世凱耍的兩麵派伎倆所蒙蔽。袁世凱借口說軍餉困難,軍隊需要減員,將黃興手下的10萬軍隊逐一裁減,使黃興失去了兵權。
袁世凱對孫中山和黃興的戒備心理,這時才開始放鬆。但是袁世凱立即開始了對革命黨同盟會的收買利用。通過錢、權、色種種辦法使革命黨人大部分成了袁世凱的人。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革命黨人都是無骨氣的,宋教仁便是不被袁世凱所收買而屈服的人之一。
宋教仁是同盟會的組織者之一,後同盟會與其他黨改組,成立了國民黨,孫中山為理事長,宋教仁是代理理事長,主持日常工作。宋教仁堅持認為應當實行內閣負責製,並希望通過國民黨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優勢,控製內閣,掌握國家權力。
宋教仁的觀點與袁世凱是背道而弛的,袁世凱要實行總統製,並逐步實現獨裁專政,因而袁世凱要從根本上打倒宋教仁。可是宋教仁剛正秉直,不被袁世凱的金錢利益所誘惑,因而袁世凱決定要拔掉這顆眼中釘。
就在宋教仁忙著去中原各省發表演講,揭露袁世凱陰謀的時候,袁世凱就暗地派趙秉鈞安排人進行暗殺行動。當時,也有一些國民黨同誌勸告宋教仁,讓其當心袁世凱的報複行動,但是宋教仁卻說:“無妨,吾此行統一全局,調和南北,正正堂堂,何足畏懼。國家之事,雖有危害,仍當並力赴之。”
1913年3月22日,宋教仁在上海東站正準備登車北上時,突然遭到凶徒槍擊,中彈3顆,前往送行的人立即將宋送往鐵路醫院,但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身亡。
宋教仁一死,國民黨在議會內,就不再有敢與袁世凱碰硬的人,因而袁世凱順利地掃除了議會和內閣的約束,使總統的權力無限擴大,以致於幹脆自封為皇帝。
縱觀袁世凱的陰謀,可以看出,袁世凱的戒備心理是極重的,正是因為他有極重的戒備心理,才使孫中山、黃興、宋教仁都對其麻痹大意,使袁世凱贏得了時間。也可以說袁世凱的戒備心理是其陰謀的一部分,是實現其陰謀的前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