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鍾表(1 / 1)

我們每天生活、工作、學習,做每一件事情,都有時間觀念。一個好學上進的人,必定是一個珍惜時間的人。作為計算時間的鍾表,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有經驗的老農抬頭看看太陽的位置,以此來計算時間,這是在鍾表出現以前,一種常用的計時方法。人們在同大自然作鬥爭中,需要有方便準確的計時器,為了發明它,不少人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130年,德國的亨利·德·維克創製了世界上第一台實用鍾。這架龐大結實的儀器,由五百磅的重錘和一條齒輪鏈推動,隻有一根針來指明鍾點,並用一個簡陋的卡子控製重錘下垂的速度。這台鍾雖然能夠運行,卻不能報時,而且每天快慢誤差達兩三個小時。

137年,德國的彼德·赫勒進一步研究,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掛鍾。它是利用螺旋形彈簧卷緊作為動力的。從此,發條取代重錘成為鍾的動力。

1583年,意大利威尼斯城裏,有個學醫的貧寒大學生,名叫伽利略。這天,教堂裏的鍾聲“叮當”地響開了,他和人們都走進教堂裏做禮拜。忽然,一陣風吹來,頭頂上發出了輕輕的聲音。伽利略不由自主地抬頭一看,原來是懸在天花板上的枝形掛燈在晃動。這本是人們常見的事,誰會去琢磨它呢?然而,酷愛科學的伽利略卻細心地觀察起來。他目不轉睛地盯著掛燈的晃動,發現掛燈每一次晃動的時間沒有什麼變化,他心裏默默地說:“啊,多麼均勻啊!”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老師說:“在正常的情況下,脈搏跳動的次數是穩定的……”伽利略猛然想到:能不能用脈搏的跳動來測定擺動的掛燈呢?當下次去教堂做禮拜時,他按著手腕,看著掛燈,暗暗計算著擺動的時間。他發現:雖然掛燈的擺動逐漸平息下來了,擺動的幅度越來越小了,但每次擺動所用的時間並不改變。回家以後,他用簡陋的材料做了一個機械擺。他在研究擺的運動中,終於發現了擺的規律:擺的周期跟擺的長短有關,跟擺動的幅度和重量無關。這就是單擺的等時性。伽利略想運用這個原理來製造鍾表,卻受到反動教會的種種阻撓,使他的願望未能實現。伽利略的擺首先被醫生用來度量脈搏,叫作脈搏計。

科學的曙光終將衝破反動勢力的烏雲而放射出燦爛的光芒。15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經過頑強不懈的努力,終於實現了伽利略的遺願,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座擺鍾。惠更斯是根據伽利略發現的擺的原理而造成鍾表們把伽利略稱為“鍾表之父”。騎自行車一樣,車輪轉得越快,車就越平穩,鍾表的擺輪擺動得越快,準確性也就越高。擺輪每秒擺動2.5次的表,每天誤差可達180秒;擺輪每秒擺動3次,誤差率以下降到每天12秒;要是每秒擺5~次,那就是快擺手表了,每天隻誤差秒。

177年,英國鍾匠丹尼爾·勒康特設計製造出走時精確的懷表,為手表的出現奠定了基礎。18世紀後期,瑞士製成了第一塊手表。從此以後,鍾表品種不斷翻新,日新月異。

趣聞逸事

表都伯爾尼

提及瑞士,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鍾表,這並不是沒有理由的。瑞士以鍾表工業聞名於世,所以素有“鍾表王國”之稱。在首都伯爾尼,鍾表商店比比皆是,即使到了山鄉小鎮,也隨處可見裝修雅致的鍾表鋪。

在伯爾尼大街上漫步,猶如漫遊在鍾的海洋,表的世界,到處是醒目的鍾表廣告。隨意走進某家鍾表店,櫥窗裏陳列的鍾表使人眼花繚亂。有的表小得像一顆有機玻璃扣子,玲瓏精巧,適合纖瘦的女郎佩戴。那大的,有豆腐幹那麼大,敦敦實實,適合那些魁梧的男子選用。有專門供小學生的塑料表,表麵繪有各種生動的小動物圖案,價格非常便宜。有供國際旅行用的雙麵手表,一麵表盤上指示的是國際標準間,另一麵指示的是當地時間。還有安裝在打火機、鋼筆上、小計算機上的表。對不愛使用手表的人來說,有各式的懷表可供選用。懷表立在桌子上就是一隻小鬧鍾。為了迎合愛好裝飾的婦女們的口味,有裝在戒指上、手鐲上、別針上和項鏈上的表,其形狀更是豐富多彩。在伯爾尼真是表的世界,鍾的海洋。伯爾尼是“鍾表王國”的首都,因而素有“表都”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