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在急歸急,卻並非叫他們亂了陣腳。
他苦心籌謀了這麼長久,焉會沒有將白家跟皇貴妃可能出現的變故算計在其中?紀鋆長在靖王妃膝下,然而卻終究不是靖王妃親子。靖王府裏那麼多孩子,皆是庶出,未曾誕下子嗣的靖王妃自然會在裏頭挑選一個最合她心意,瞧著將來最有出息的來教養。
在那樣的狀況下,所謂的情分,到底都單薄如紙,根本不夠作為。
他雖則早早便到了靖王妃跟前,可養上幾年若是個不中用的,靖王妃勢必會在剩下的人裏頭另尋一個。他想要站穩腳跟,就隻能讓靖王妃明白,她手中即便隻有他這一張牌,也絕對勝過旁人一手牌。
這麼多年來,靖王妃待他也愈發視若親子,他也漸漸能安下心來。
可經年的磨礪跟隱忍,早已將他變成了靖王妃想要的兒子,而不是他自己。
他想站得高站得遠,就得狠下心腸。抬頭望著東宮的方向,他緊了緊手,他的目的地,到了這一刻已是近在咫尺。
白老爺子的神經卻因為他的一句話而瞬間緊繃,參與逆謀之事,原本便是與虎謀皮,有舍有得,單看你做出的取舍,是愚蠢至極的還是聰明無雙。他自認選對了路,但對紀鋆,卻還是頗為忌憚。
故而,紀鋆話畢,白老爺子清清楚楚聽進了耳中,卻並沒有辯駁,隻收回手慢慢撫起了胡須。
紀鋆就也不再言語。
一行人悄無聲息地往東宮前進,梁思齊走在最前頭,腰杆挺得筆直,麵色冷凝,瞧著十分謹慎小心。紀鋆望見,輕笑一聲,道了聲“梁大人”,問道:“你這臉色瞧著,不大好呀。”
梁思齊素來就是個冷臉黑麵的人,可這會他連眼角眉梢都掛滿了寒氣,委實不算常見。
聽到紀鋆的話,他照舊不笑,隻輕輕一頷首,道:“到底是頭一回做這等事,臣心中自然不寧。”
短短一句話,卻說出了紀鋆最願意聽到的字眼。紀鋆麵上的笑意就不由得加深,壓低了聲音徐徐說:“梁大人倒是個急性子。”
還未走至最後,梁思齊就已先在他麵前自稱為臣,可見是個心思玲瓏的人物。上位者,不論如何,總是喜歡這樣的人。紀鋆亦不例外。
行進中,喪鍾的聲響回蕩在殿宇上空,在重重宮闈之中來回漾開,一圈圈似要將這原本平靜的夜色攪起,露出下頭洶湧的波濤來。紀鋆的人,尚在半途,汪仁跟燕淮卻已擺出守株待兔的姿態,立於東宮,候著他們。
肅方帝已死,眼下最為要緊的是年幼的太子殿下。
若照先前汪仁的意思,早在肅方帝咽氣之前,他們就應當已帶著太子離宮,又或是照著皇貴妃暗中同莎曼敲定的話,將人交由莎曼,從此遠走天涯,再不回西越便是。然而這般做,無異於將帝位拱手相讓。
汪仁也好,燕淮也罷,都未曾將皇位放在心上。
那張龍椅上坐著的人是誰,有多重要?很重要。
掌一家尚且不易,掌一國,談何容易?所以肅方帝的命,即便還長著,亦無人願意他活下去。一個日漸昏聵的帝王,能做的隻有毀了這天下這大好河山而已!坐在那張椅子上的人,即便做不成英明神武的帝王,也斷斷不能是個昏庸之人。
除卻這些,誰擁有這天下,誰坐上那張椅子,似乎又變得一點也不重要了。
如若不是因為一旦紀鋆站在東宮門前,太子便會殞命,斬草除根,斬盡殺絕,他們亦不會候在這。
然而汪仁眸中的光芒是黯淡敷衍的。
夜風冷而大,吹得幾株梧桐樹上枝葉碰觸,簌簌而響。汪仁就在這簌簌響聲中不鹹不淡地問燕淮:“阿蠻喜歡吃酸的還是吃辣的?”
“……”燕淮一怔,答道,“喜歡甜的。”
汪仁啞然,皺起眉頭別過臉去琢磨著,“喜歡甜的?人雲酸兒辣女,喜歡甜的,能生出什麼寶貝疙瘩來?”
燕淮在旁聽了幾句,委實聽不下去了,扶額道:“您可曾還記得眼下是何境況?”
“最差不過舍了太子走人便是,擔心什麼……”汪仁聞言,淡淡道,“至於惠和公主,眼下應當已出了宮門,有舒硯接應,再如何這火也燒不到她身上去,事情已成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要擔心也是你的事,輪不到我。”
簷下的燈籠被風吹得忽明忽暗,照映在汪仁麵上,愈發襯得他那張臉上的神情模糊不清。
他輕咳了聲,悠悠然說道:“左右這一局,輸贏已定。”
言罷,不及燕淮應聲,他嘴上忽然話鋒一轉,又將話頭扯回了謝姝寧身上,說了兩句卻又說起延陵的宋家舊宅來,笑道:“你沒見過不知道,宋家的那座宅子模樣極怪,同別處迥異。”他一麵說著一麵比劃了起來,“那門,竟是悉數用生鐵包過的,尋常人根本動不了破門而入的念頭……”
昔年離開延陵之前,他曾站在不遠處仔仔細細地瞧過,看得久了就有些害怕,連靠近也不敢。
大門那般高,就連門扉上的獸頭銅環,似乎也顯得尤為得猙獰可怖。
那時的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竟會站在這裏,同人笑著說起它來。
這般想著,汪仁歎了一口氣。
阿蠻有了喜,他想領著宋氏回延陵的事,就又隻能暫緩個一兩年了。
“輸贏……似乎都不大值得叫人開懷……”
思忖中,他聽見燕淮也在冰涼的夜風中悵然歎了聲。
汪仁微愣,看向昏黃燈光下站著的勁裝年輕人,他尚不及弱冠,年輕得像是一棵蒼翠的樹,筆直的,幹淨又漂亮。可搖曳不明的燈光下,他的眉眼似籠著一層看不見的薄霧,朦朧不清。汪仁怔怔地想,自己像他這般年歲的時候,在做什麼呢?
那時,他入宮也已有八九個年頭。
一生之中,最好的年華,似乎都耗在了這高牆內。
他記得自己爬得很快,前行的道路上遍布荊棘,可他手腳並用,心黑膽大,在這權力漩渦中如魚得水,樂在其中。可一旦站得高了,龐大的空虛跟無力也就立時鋪天蓋地朝他傾了下來,不偏不倚將他覆了個正著。
直至重逢宋氏,他才漸漸在這條遍布腥風血雨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
汪仁掩眸,沉聲平緩地道:“這就是活著。”
活著,就得掙紮。
每一次做出的選擇,都是千萬次掙紮過後方才做出的決定。
一如他當年決絕入宮,一如燕淮決絕拋卻身份,一如紀鋆苦心籌謀皇位——
沒有人,活得容易。
這個道理,燕淮從第一次殺人的那一天,就明白了。
他低頭就著燈光細細看過自己修長白淨,骨節分明的手,上頭有繭子,厚的薄的,新的舊的,不斷在增長。他甚至還記得這雙手,第一次沾上血的模樣。
燕淮的衣袂被風吹得張揚而起,在夜色中像隻沙漠上空的孤隼,振翅疾飛。
他斂目,握拳。
決不能再叫他的孩子,也嚐這樣的滋味。
忽然,有內官提著燈疾步而來,到了近旁,一躬身急急便道:“印公,來了。”
“哦?”汪仁挑眉,“白老爺子,可在隨行之列?”
“回印公,白老爺子並不在其中。白家的人,另帶了一行人往娘娘那去了。”
汪仁點點頭,擺手示意人退下,自己則眺望著遠處,眼見著光亮漸勝,不由失笑,看向燕淮:“你該去了。”
燕淮便斂了心緒,動身邁開了步子。走出兩步,他忽然回頭對汪仁道:“多謝您了,義父。”言畢,再不回頭,不過轉瞬身形便已如燕子般掠了出去,消失於黑暗之中。
廡廊下,汪仁愣愣地看著他消失的方向,良久才回過神來,拂了拂自己的袖擺,看著前庭裏影影綽綽的花木,喃喃道:“阿蠻的孩子,往後若是像他,倒也不錯……”
頭頂上,夜色越濃,深得不見半分月色。
燕淮出了東宮,轉個彎過了一條窄巷。兩側高牆上,不知何時多了幾個人,皆著的錦衣衛服侍,打頭的自牆頭一躍而下,落在燕淮跟前屈膝跪下,喚了聲“主子”,正是一早被安插進錦衣衛所的秦南。
“起來吧。”燕淮看了一圈來人,頷首示意眾人起身。
秦南道:“派去那邊的人,也都已悉數入宮。”
燕淮站定,沉吟道:“好,往東宮去吧。”
“是!”他身後的一群人,齊聲應是,隨後便歸於一列,快速往東宮方向而去。隻是這一回,他們要去見的人,卻不是汪仁。燕淮帶著人到地方時,紀鋆也才剛剛跟梁思齊走到彙合之處。
夜風打在人身上,像是冰刀子,吹得人臉麵生疼。
梁思齊沉默的控著馬,看著燕淮走近,看著紀鋆上前招呼,喊他“十一”,嘴角微沉,緊緊抿成了一條線。
靖王入京不過幾日,花在睡覺上的工夫便占了絕大多數,他入京後第一個見的人是燕淮,紀鋆眼下還並不知情。他依舊照著自己一開始打的算盤,燕淮見到他,卻是百感交集。有些事,大抵是冥冥中早有定數,譬如他跟紀鋆的相遇,誰說那不是命?
駿馬打著響鼻,站在青石地麵上,踢踏著蹄鐵,發出清脆而響亮的聲音,在暗夜裏回旋不散。
策馬入宮,乃是大不敬。
然而如今,肅方帝薨了,誰又還能來問他們的罪?
禁軍統領,出身梁思齊麾下,原就是他的人。至於宮裏頭的內官們,紀鋆不曾見過汪仁,卻知燕淮跟汪仁交情匪淺,故而有燕淮在側,若能免去兵戎相見總是大善。更何況,這天下要換人來掌,這宮裏頭的人,當然也該從上到下清掃一番。於紀鋆而言,汪仁是頭一個,留不得的人。
紀鋆早在還未見過汪仁之前,便已做好了除去他的準備。
區區一個宦官,原不必他費心勞力大動幹戈,可汪仁非比尋常,根基深厚,不能不除。
紀鋆從沒打算在事後留他。
也正因如此,他在知悉燕淮跟汪仁的交情後,便無法再同燕淮清楚明白地透露出自己真正的心思。燕淮可娶了汪仁的義女……此等交情,斷斷不同於往。不論如何,眼下還不是叫十一洞悉他真正念頭的良機。
紀鋆迎了上去,一手按住燕淮肩頭,一手朝他身後的昏暗處看去,待看到那些人的時候,他微微鬆了一口氣。
喪鍾的餘音似乎還縈繞在眾人耳畔,清晰可聞。
紀鋆道:“十一,你可還記得昔年戲言?”
——若得天下,我當予你一半。
燕淮記得,可當年,他根本不知紀鋆的身份,紀鋆亦不知他的身份,那句話至始至終都隻是兩個孩子坐在沙丘上眺望著遠方的落日閑談間說起的笑言罷了。即便是前些日子,他知道了自己叫了多年的七師兄其實是靖王府的世子爺,看穿了他的勃勃野心,可他們卻依舊還被蒙在鼓裏,蒙在一個又一個謊言之中。
“已過得太久,我不記得了。”燕淮勾唇微笑,搖了搖頭,“咱們私下裏說過的戲言,數不勝數,哪裏都能牢牢記得。”
紀鋆亦笑,道:“我也記模糊了,可有一句,我卻一直都記得。”他按著燕淮肩頭的手漸漸用了力,語氣卻依舊是從容而平靜的,“我家中兄弟眾多,可唯有你,十一,唯有你在我心中方才是手足!”
這句話裏,至少有五分真心。
至於剩下那五分,隻怕連他自己也弄不分明。
燕淮一字字聽得清楚,心頭卻是異常得冷。
他們不是兄弟的時候,勝似兄弟。而今真成了兄弟,卻反而要做不成兄弟了。
世事弄人,大抵便是如此。
他唇角的笑意漸凝,歎了口氣,未再言語。紀鋆卻知他素來就對這些看得淡,也知自己這般說不過是刻意強調一番心意,想叫燕淮明白,即便他這會瞞了他,騙了他,內心深處卻依舊拿他當手足至親,非旁人可比。哪怕最後他除去汪仁,也僅僅隻是針對汪仁其人,絕對同他們之間的兄弟之情沒有分毫幹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