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民營化。90年代中後期,浙江的民營經濟開始占據主導地位,相比之下國有企業連續多年在資產重組和企業兼並中不斷縮小規模,政府意識到國有企業的優勢喪失,企業破產債務上升、員工失業都將成為政府巨大的財政壓力,擁有國有企業資產的收益已經大大降低,對國有企業進行民營化改製,不僅可以降低政府未來的壓力,還可以發揮國有企業的規模、技術水平和人才的優勢,采取多種方式的民營化改革是政府理性的選擇。在相關製度和相關政策的配合下,其中不乏民營企業兼並國有企業,實現徹底的民營化轉製的例子,如來自溫州的德力西集團兼並了西子電子集團,全盤接收資產負債(包括國有土地)和企業員工,來自浙江東陽的廣廈集團兼並了杭州建工集團。有一些國有企業,向企業員工出售國有資產,通過企業員工持股,從而將自身改造成國有、個人混合持股的股份製企業。通過抓大放小的民營化改革,盤活了國有資產,鞏固了國有企業的優勢。目前,杭州市尚有6家國有控股、國有獨資的企業,其他企業已經完成了民營化改製。
2.現代產業的民營經濟
(1)以民引外,內源與外向雙重推動。杭州區域經濟發展立足於區域內的資源,立足於國內市場,是典型的內源式發展。內源式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於以傳統產業為主的農村工業,要樹立杭州民營企業在現代產業的優勢,在區域內資源要素升級的同時,外部市場的開拓、外部要素的引進也很關鍵。近年來,杭州市的對外貿易,外資引進和對外投資活動迅速增加,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表現更為突出。民營經濟通過不斷學習,積累資本,已經具備主動走出去的實力。國外大企業要拓展全球市場,也願意選擇杭州的民營經濟作為合作夥伴。
民營企業作為對外經濟活動的主體,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有一定的優勢。杭州區域經濟的外向度在浙江省內相對較高,主要得益於地方政府對外向經濟的重視,試圖通過國有企業合作的方式,引進國外企業的先進技術和機製,提高城市經濟的活力。當時的民營經濟尚處於起步階段,在當時的外經外貿體製下還不具備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能力和資格。內源起步的民營經濟,在開拓國內區際貿易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實力,在眾多行業取得了競爭優勢,民營企業家迅速成長,民營經濟的產業也日趨完善。隨著國有經濟在主要的領域逐步退出,民營經濟參與國際經濟交流擺脫了體製上的束縛,民營經濟的國際化為民營經濟成長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民營經濟也需要通過國際化來逐步提升國際競爭力,從傳統產業轉入現代產業,並逐步建立起民營經濟在現代產業中的主導地位。
作為合作的一方,外資企業理性地選擇了民營經濟作為合作夥伴,融入了當地區域經濟。本土(包括浙江省)民營經濟經曆了農村工業化的初創、民營化改製、現代企業改造後,企業家素質有了質的飛躍,應對國際化趨勢有準備,但是要實現民營經濟向現代經濟的轉變,還需要在相關的高素質要素方麵有所突破。本土民營經濟在相關領域已經取代了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擁有相當雄厚的市場資源,以市場資源來與外企合作,在合作中進一步吸取高素質的技術和管理要素。
(2)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業者。杭州市良好的民營經濟環境,吸引了區域內外的資金、技術、人才要素,產生了一定的集聚效應,吸引更多的創業者將杭州作為創業的樂土,相比較於浙江省的其他地區,杭州市的創業環境更加有利於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創業者。
對於高新技術產業而言,創新型人才、創新型技術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除此之外還需要有潛在的市場。杭州是浙江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最集中的城市,人才資源豐富,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民營經濟的發展奇跡,激發了技術人才的創業熱情,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新一代擁有創新知識和創新技術的人才成為了民營企業家。傳統型的民營企業家在創業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從傳統產業轉向了高新技術產業。國有企業民營化,使國有企業人才集中、技術資源豐富的優勢得以發揮,在民營化和市場化機製下,也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創業群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杭州的民營經濟起步於農村工業化,優勢領域主要集中在製造業,第三產業的民營經濟盡管麵廣量大,民營經濟在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還很不足。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服務業的地位越來越顯得重要,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判斷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長期以來,民營經濟隻能涉足餐飲、商業等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隨著國有經濟的民營化,現代製造業的發展,一些以知識為基本要素的現代服務業開始興起。傳統產業的民營企業構建了現代企業的架構,依托雄厚的資金實力,成為了杭州現代服務業一支重要力量。民營企業(傳化集團)創辦現代物流業,創辦醫院,興辦教育機構,興辦文化產業,進入金融投資領域。更多的擁有創新知識的新一代創業者,在杭州市良好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下,在信息服務、軟件服務、動漫等新興的服務業領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