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優化產業價值鏈,提高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
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往往決定著一個地區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一般來說,如果產業處在價值鏈的上遊,如處於研發、設計環節,那麼產業競爭力就比較強;反之如果產業處在價值鏈的下遊,如處於組裝環節,那麼產業競爭力就比較弱。目前在全球產業分工體係中,玉環大多數產業處於價值鏈的下遊,要提高競爭力,必須提升產業在價值鏈中的位置。
同時玉環要實行產業錯位發展,再培育若幹個龍頭企業。各組團要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加快培植壯大自己的主導產業,增強經濟實力。在確立主導產業時,既要突出特色,揚長避短,更要注重組團間的錯位發展,避免惡性競爭、重複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在重點建設好現有的龍頭企業如蘇泊爾、中捷集團基礎上,在現有各產業基礎上培育若幹個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
3.優化技術要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目前玉環雖然在個別高技術產業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從整體來看,玉環產業的技術層次還比較低。這不利於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也不利於在較高的起點上實現經濟騰飛,不利於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提高產業結構的技術水平有兩種途徑:(1)發展一些高科技產業,如電子產業、信息產業、生物產業和新材料產業等;(2)要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將產業結構調整與提高產業的技術水平相結合,如利用新能源、電子自動化和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工業。目前玉環應堅持以第二條途徑為主,同時大力發展一些高科技產業。
4.優化園區布局,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
根據城市化和經濟發展的規律,改善和利用城市集聚空間優勢,依托科技進步合理調整玉環現有工業園區和規劃建設新的特色工業園區,推進集群化發展,從而來充分利用集中的配套設施優勢,降低工業成本、減少土地資源浪費和工業汙染。
要以利益為紐帶,鼓勵競爭合作,以雙贏多贏為目標。在組團之間、企業之間、產業園區之間、與組團外部之間,建立不同層麵上跨越行政界限的區域合作利益機製,促進更高程度上要素的優化配置,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利益共有、互動發展。
5.優化生產方式,實現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玉環的基本情況是水、土地、礦產、森林等重要自然資源不僅人均量還是總量都非常短缺;而且生態環境非常脆弱,生態容量已很小。未來產業結構應該按照統籌人和自然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行調整和優化升級,來降低經濟發展所需的能源和汙染排放量,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