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十年,在曆史的長河中隻是一瞬間。然而,在人生的長河中,十年,要跨過許多溝壑,穿過許多河灘,經過許多曆練。1998年3月,組織安排我任湘西自治州教委主任、黨組書記;2001年底,州教委更名為州教育局,我繼任局長、黨組書記,屈指數來,已近十年。

回望十年走過的路、做過的事、說過的話,曆曆在目,仿佛如昨。其中,有艱辛,有苦惱,有欣慰。值得慶幸的是,在十年的局長崗位上,我遇到了一幫好領導,是他們給予我指導、鼓勵,堅定了我抓好教育工作的決心;我遇到了一幫好搭檔、好助手、好下屬,是他們給予我支持、幫助,激發了我改變貧困地區教育落後麵貌的幹勁。十年來,我帶領一班人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組織實施了定點初中建設工程、第二期“義教工程”、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謀劃實施了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教師公轉住房建設工程、教育人事製度改革、農村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就讀保障體係建設等教育發展與改革重大項目和工程,總投入資金近10億元,湘西自治州的教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縮小了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實現了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為推進全州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湖南省委、省政府、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國家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廳的精心指導,離不開省內兄弟地區的攜手扶持,離不開湘西州各縣(市)黨委、政府及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特別是許雲昭、唐之享、蔣作斌、張放平、朱俊傑、陳元魁等領導和省教育廳有關處室為湘西教育的發展傾注了無盡的關愛。彭對喜、武吉海、童名謙、杜崇煙、龍頌江、梁秋鬆、胡章勝、莫偉才等曆屆州黨政領導和老同誌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和正確領導,使湘西教育在十年間縮短了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彭對喜、徐克勤、宛慶豐等領導還被評為全省“重教功臣”。為見證這一段攻堅克難的曆史,記錄這一段教育發展的曆程,探索民族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的經驗,我將自己十年來在各種報紙雜誌發表過的文章、工作決策時的一些講話、平時積累的一些心得體會以及調研文章集結起來,彙編成《民族教育探索與實踐》一書。全書分為“宏觀思考”、“教育探索”、“決策實踐”和“情況調研”四個篇目,共65篇文章。

需要說明的是,出版這本書稿,我並不是附庸風雅,而是想以此總結湘西自治州教育發展的經驗和教訓,為今後發展湘西教育事業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曆史資料,為其他地區發展教育事業提供一些參考。可以說,這些經驗與教訓,凝聚著所有湘西教育人的集體智慧,浸透著所有湘西教育人的辛勤與心血。作為從事過30多年教育工作、深深熱愛教育工作的我,在任職行將屆滿十年之際,了卻這一夙願,也算是盡到了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

現湖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許雲昭在擔任省長助理兼省教委主任、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期間,是湖南教育、湘西教育的決策者、領導者和見證人,為湘西教育的發展,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本書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得到了他的指正,百忙之中親自為我校對書稿,並作序勉勵;在書稿整理過程中,張大慶、楊榮波、何文、滕久文等同誌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編排、校對工作;同時,得到了湖南教育出版社領導的大力支持,特別是譚瓊華編輯對本書作了認真的校正,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與建議,天舟公司和王崇億同誌為本書的出版給予了大力支持,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並深表感謝!由於水平有限,書中錯誤和紕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07年9月18日於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