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卷(2 / 3)

秋、八月,林賢、黃鎬督舟師攻定海;明守將蕭琛兵潰,水師五鎮章元勳死之。

泉州圍急,以林賢等督師出閩安鎮,遙為聲援。蕭琛守定海,不及設備,以舟寡且小,欲據上流牽製;元勳欲先發製之,以所部十船進戰。林賢等擊之,元勳眾寡不敵,一軍盡沒;蕭琛大潰,奔海山。

鄭經召劉國軒旋師,所得諸縣皆棄。

國軒攻泉州,閱兩月不下,援師四至。七月,寧海將軍喇哈達間出,安溪學士李光地練鄉壯為向導出同安,巡撫吳興祚由仙遊出永春,提督楊捷由興化下惠安;國軒對壘相持(原文為待),援兵皆未敢向前。會蕭琛失定海,妄報福州水師大至;經恐廈門有失,檄國軒解圍退守。二十四日,國軒退兵下船,援兵不敢追;越三日,城中兵始敢出。國軒既退,所得州縣皆失。經召蕭琛回,斬之;以援剿左鎮陳諒、右鎮陳起明、樓船左鎮朱天貴督水軍防禦北船。

偽周主吳三桂死,孫世璠立。

三桂病死衡州,其孫世璠立;年甫十二,改元洪化。侄應奇守嶽州,驕而貪;北兵攻之,棄城遁回。於是湖、雲、貴皆不守,馴(原文為周)至於亡。

九月,耿精忠及國軒戰於龍虎山,敗之。

國軒自泉州退兵,複率諸鎮入漳,軍於溪西。滿、漢兵盡銳攻之,國軒力戰,擊敗之;乘勝長驅,衝至耿精忠營。精忠故仇海上,揮戈迎戰;親自督陣,大呼疾驟。諸軍繼進,國軒奔潰,遂棄長泰,出江東,退屯觀音山。

冬、十月,總督姚啟聖遣中書張雄入思明州議和;鄭經弗從,禮遣張雄歸。

時泉、漳屬邑皆複,獨海澄未下;啟聖難以複命,乃遣漳州進士張雄往廈門議和。略雲:‘昔令先王震動天威,亦不忍父老嗟怨,靜處台灣;今貴藩誠能體會先誌,念井裏瘡痍,翻然解甲息兵,天和人順,榮華世世!數月徒勞士卒,塗炭生靈,亦何益於貴藩哉?即從貴藩下遊者,恐今昔人心不同,事變難測;能不顧念及此!近悉貴藩大有惻隱桑梓之念,故修章布悃,惟望息心畢論,並遣使偕臨’。經複書雲:‘頃承明教,以生民為念;不佞亦正以生靈塗炭不忍坐視,故修矛繕甲相與周旋,億萬生靈所共諒也。天心厭亂,殺運將回;苟可休息,敢不如命!禮應遣員奉教,但貴使之纜未解,而諸將之戈已揮。彼此差池,未及如願’。時(疑為衍文)張雄回,啟聖複遣泉州鄉紳黃誌美齎書入廈門再議;將以必得海澄,乃可通好。經終不從。

十二月,再遷界。

甲寅之變,閩省居民遷入內地者,悉還故土。丙辰冬,八閩歸順,複令遷界;康親王奏言遷界累民,罷之。至是,督撫請遷,報可;會破海澄、圍泉州,事暫停;及泉州圍解,遂行遷界之令。上自福州、福寧,下至詔安,沿海築寨、置兵守之;仍築界牆以截內外,濱海數千裏無複人煙。

己未、十八年(明永曆三十三年)春、二月,舟師及明援剿左鎮陳諒戰於定海,敗績。

鄭經自定海失守,遣樓船左鎮朱天貴守海壇;以陳諒為水師總兵,進〔泊〕定海。北兵戰船百餘號出五虎門迎戰,朱天貴及陳起明督船衝〈舟宗〉而入,北船望風披靡,破十餘船,失大烏船一隻。值大風起,北船逃入五虎門,海船收泊海壇。報至,經加諒、天貴統領;餘各有差。

三(原文為二)月,鄭經以李景知思明州。

經以師需浩大,議派殷戶,富民、洋船、商船照上、中、下派取;以知州李景任其事。令未下,樊門寡婦辛氏先輸銀三百兩;經嘉其向義,賜金花、彩緞旌獎。

李景任事苛刻,島人怨之。

明中提督劉國軒辭俸自餉其兵。

自丁巳之變,島民月輸米一鬥佐軍;久之,多藉勢蔭免。乃令儀衛陳慶清查漏口,每月加米二鬥。國軒請停文武官員月俸,自餉轄兵三月;經從之。

夏、四月,明參軍禦史陳永華請世孫克〈臧上土下〉監國,經許之。

甲寅鄭經率師西來,留陳永華總製守東寧。至是,以世孫克〈臧上土下〉長,請循“君行則守”之例,立為監國;許之,鑄印曰“監國世孫之章”。克〈臧上土下〉,永華之婿也;時年十六。

秋、七月,明中提督劉國軒築潯尾寨。

潯尾,與廈門高崎咫尺隔一水;癸卯北兵從此入島。國軒請築寨預防之,一夜而成;同安守將來爭,擊卻之。複築〈氵丙〉州城。由是,同安八槳船不敢窺伺廈門,西北藉以無虞。

康親王命中書蘇礦入廈門議和,鄭經遣賓客司傅為霖報之。

前後議和不成,蘇礦致書再申前議;康親王使礦至廈門,請修好。經乃命為霖入省,沿途府、縣供應,巡撫、布政遣官至興化接待。至省,見康親王,麵議海澄及往來之禮;為霖曰:‘區區海澄,議成之後為彼此公所。若康親王在閩,藩主並行往來;親王回京,各設官往來’。總督姚啟聖以非出己意,力阻其事;遂止。

冬,耿精忠及劉國軒戰於阪尾寨,敗績。

時國軒離漳州五裏列營,滿、漢兵援兵十餘萬,營壘咫尺相對;國軒僅萬餘人,指揮自如,滿、漢〔兵〕畏之。以果堂扼要重地,就於阪尾再築一寨。國軒工未就,耿精忠與提督將軍率滿、漢兵數萬銳不可當;國軒與何佑、吳淑、林升、江勝等兵不滿二千,奮力死鬥。自午至申,衝擊數次,國軒依寨,且戰且守;每發炮,無不披靡,陣殺章京巴石兔等。滿、漢兵死傷數千,始引回;自是氣奪,兵不敢出。國軒每令卒數百持鹿銃、鳥槍,渡河衝擊;身登土阜,據胡床張蓋而觀。滿、漢〔兵〕遇之,皆摧破。又善用間諜,北兵情狀纖悉必知。

十一月,明後提督定西伯吳淑卒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