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 2)

教育就是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發展。基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學生終身發展和幸福奠定基礎。留守兒童教育的目的:就是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留守兒童教育是適應當前社會經濟急速發展而提出的一個教育課題。大量的農民工離開本土而湧入城市,他們的子女卻留在家鄉。對這些兒童如何有效教育,這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大問題。在留守兒童教育的實踐過程中,需有理論指導。深入探索留守兒童教育過程及其規律,努力構建留守兒童教育模式,指導留守兒童教育有效進行,這既是留守兒童教育理論研究的任務,更是開展留守兒童教育實踐的需要。

自20世紀80年代始,外出農民工出現,便產生了留守兒童這一弱勢群體。黨和國家領導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非常關注留守兒童情況,社會也開始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了探討與研究,並取得較好效果。然而,至今在留守兒童教育理論研究方麵仍處於初始階段,不能很好地指導留守兒童教育實踐,實為一件憾事。

我校於2000年開始關注留守兒童。2004年開展的省級課題“小組合作學習在農村小學的實踐與運用”研究時,組織師生對留守兒童情況作了調查,並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供地方政府領導部署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時參考。2009年,我校經過認真而周詳的調研,在縣關工委和鎮黨委、政府領導鼎力支持下,申報了“留守兒童教育的實踐與研究”課題。通過兩年的實踐和研究,我們在了解留守兒童現狀的基礎上,對留守兒童教育的理念有了新的認識,探討總結了留守兒童教育經驗,構建了留守兒童教育模式,提出了留守兒童教育體係,初步形成框架,為填補“留守兒童教育”課題作出我們的和嚐試。

我校在組織開展了“留守兒童教育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研究活動中,一直致力於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邊研究。將研究的經驗總結上升為理論,並決定將研究的成果編寫成書,以便更好地指導留守兒童教育實踐。在和縣姥橋中心小學和學區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在縣教育局領導的親自指導下,在姥橋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論留守兒童教育》一書終於圓滿完成撰寫任務。縣婦聯及縣、鎮關工委積極配合,主動參與了編寫工作。

這部書稿的撰寫,我們基於四個方麵的思考:一是鑒於國內目前尚無係統研究留守兒童教育方麵的學術專著出版,本書的編寫是我們心存填補這一空白;二是我校課題“留守兒童教育的實踐和研究”已基本完成,本書是成果之一;三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十分關注留守兒童成長,多次下文要求采取措施,解決好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和權益保護等方麵的問題;四是留守兒童教育是學校全麵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做。

本書共十五章,內容涉及留守兒童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目標、教育過程、教育原則、教育策略、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麵;編寫者有學校、教育部門、政府、關工委、婦聯等單位領導和工作人員。

在留守兒童教育的廣泛而深入的實踐基礎上,我們對課題進行了反複的討論,認真的總結,深刻的研究,這樣經過了多次循環往複,逐步形成理論。本書的一些主要章節,如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留守兒童教育方法、教育原則、教育模式等理性認識和實踐經驗分別以論文的形式在《中國農村教育研究》、《安徽教育論壇》、《安徽青年報》等報刊雜誌和中國留守兒童教育網、民工網、新公民之友網、安徽教育網、楓葉教育網、宣州教育網、揚州家教網等網站發表。本書由傅永曙、夏明義任主編,負責全書編寫提綱的擬定和書稿撰寫分工及最後定稿工作。各章節執筆依次是:

傅永曙(中學數學學會會員,安徽省和縣姥橋中心小學校長,中學一級教師)第一章;

盛傳標(安徽省和縣姥橋中心小學副校長,小學高級教師)第二章;

傅永曙第三章、第四章;

夏明義(安徽省和縣姥橋中心小學副校長,小學高級教師)第五章;

傅永曙第六章、第七章;

胡奎(安徽省和縣姥橋中心小學教導副主任,小學高級教師)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