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安徽省和縣姥橋中心小學副校長,小學高級教師)第九章;
劉啟文(安徽省和縣姥橋中心小學總務主任,小學高級教師)第十章;
馬長文(和縣姥橋中心小學數學教研組長,小學一級教師)第十一章;
尹宗保(和縣姥橋中心小學大隊輔導員,小學一級教師)第十二章
高德雲(安徽省和縣姥橋中心小學工會主席,小學高級教師)第十三章;
傅永曙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本書撰寫力求遵循理論聯係實際,科學性與應用性兼顧的原則,既反映留守兒童教育新近研究成果,又十分注意切合留守兒童教育實踐的需要,為實施留守兒童教育的一線教師、工作人員、領導能實際掌握與應用。
留守兒童教育這個領域,既是一個熱點,更是一個難點。書中一些觀點和提法,從學術和教育實踐的角度來說,還存在一些的爭議。這既反映了對留守兒童教育的研究尚需深入,但正因為如此,它又能夠推動留守兒童教育的進一步開展。本書的編寫,可為拋磚引玉。
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我們聘請了國內外有關專家與領導給予指導。我們還參閱了國內有關留守兒童教育研究文章和網上發表的論文及調研報告,對同行的研究成果多有借鑒與引用,書中我們盡量注明,但難免掛一漏萬,在此,我們一並致謝及表歉意。
本書的撰寫過程中,和縣教育局領導十分重視,經常和編寫人員探討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及書稿寫作情況;和縣教育局汪淩副局長尤為重視,積極支持,經常過問,仔細審閱,為本書順利完稿作了大量領導工作;教研室章宏和張勇兩主任,積極支持我校課題研究工作,對本書的編寫多次給予具體指導。本書編寫顧問:和縣姥橋鎮黨委書記、鎮長黃治斌;和縣姥橋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王夕貴;和縣姥橋鎮黨委宣傳委員黃紅等十分關注留守兒童課題研究,鼎力支持編寫和出版事項。在此,一並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汪德亮教授是和縣姥橋中心小學校友,現為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教授。汪德亮教授是國際機器感知、神經動力學和計算神經係統科學界的國際知名專家,現任國際神經網絡委員會主席、IEEEFellow(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中等級最高的會員)以及多個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的編委。汪德亮教授非常關心家鄉教育,每年回國講學,都要到母校看看。2009年暑假回鄉之際,聽說母校正在開展留守兒童教育課題研究,便立刻到校了解情況,給予研究指導。《論留守兒童教育》完稿後,他在國外於百忙中仔細審閱了全書,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並抽出時間,專門為本書作序,以示關心家鄉教育、關注留守兒童、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在此,謹表衷心感謝。
薛從軍先生也是姥橋中心小學校友,是和縣一中特級教師。他為姥橋中心小學發展出謀劃策,應邀參與書稿審閱工作,為本書順利完稿付出了心血。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中國教育部政法司孫霄兵司長、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楊春茂秘書長、中國教育學會郭振有常務副會長、和縣組織部副部長、老幹局局長、和縣書法學會副主席孫可釗、和縣原教育局副局長朱國繽等欣然為本書題詞;享有書法大家聲譽的盛誌遠老先生,年屆八十有三,主動為本書題寫書名,在此,向他們一並致謝。
留守兒童教育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是在一個大的曆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此項工作涉及麵廣、任務重,必須依靠全社會關注與參與,必須依靠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更需要廣大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共同努力、竭誠協作、積極實踐、不斷探索、認真總結、完善理論,顯然,我們教育第一線的同仁,責無旁貸。為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完成曆史賦予的使命,理應貢獻我們的力量。
留守兒童教育是新時期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課題,它的科學體係,它的許多概念、定義和理論觀點都是新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們理論水平有限,本書缺點錯誤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和專家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