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緒論(1 / 2)

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留守兒童,關愛留守兒童成長,關心留守兒童教育。並由國務院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全國婦聯等12個部門共同組成了農村留守兒童專題工作組。這個工作組將致力於解決我國日益突出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2010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第五屆二次全體會議時要求:“做好今年的婦女兒童工作,要切實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著名歌唱家韓紅在全國兩會提案就是關愛農村留守兒童。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已向城鎮轉移,同時出現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

留守兒童(Childrenleftathomepaythepriceofmigration)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本土生活的孩子。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與其他親友一起生活。

最新資料顯示,我國現有留守兒童5800萬,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外出農民工將會不斷增加,農村留守兒童人數也將持續增長。

據中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心調查顯示,由於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個人生活與自身的發展方麵麵臨著諸多突出問題。

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自我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強奸留守女童的惡性案件。

“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非常現實的社會現象或者社會問題,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內關於留守兒童問題的研究自2004年開始啟動,教育部、全國婦聯及部分省市縣教育部門都對此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重點探討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和他們麵臨的嚴重困難和諸多問題,在呼籲社會各界積極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方麵產生了較大影響。

但是,這些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

(1)他們隻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消極麵,而缺乏對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積極因素的研究,缺乏對消極與積極者兩方麵的研究,缺乏在此研究基礎上的歸納出有效的教育方略。

(2)隻關注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而缺乏從留守兒童的自身特點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

(3)大量關注問題的表麵現象,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廣度。

(4)以輿論宣傳代替問題探究,對如何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研究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教育中不可回避的課題,也是一個新的社會問題,它有著範圍廣、影響大、解決難度大的特點,是一項複雜的社會係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出謀劃策,齊抓共管。教育工作者更是責無旁貸。

教育與社會的關係非常密切。廣義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因此,我們在分析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就沿用此分析框架,分別揭示出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的缺位、社會教育的缺乏。這三方麵,我們重點研究學校教育中如何教育留守兒童這一課題。

未來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提高到75%左右。那麼,未來進城的5億農民當中恐怕有相當一部分是今天的留守兒童。如果這些兒童學習成績差、人格發育有缺陷,他們進城後,要麼如他們父母一輩,接下作為廉價產業工人的一種,要麼成為由於這種社會結構性不公而導致的不穩定因素的一種。農民工子弟,無論是流動兒童,還是留守兒童,或是失學兒童、流浪兒童,都不是一個小數目:他們總數占全國農村1/2以上的未成年人,如果按25∶55∶19∶0.001計算,農民工子女4類兒童分別占一代人中總數8%、18.5%、6.25%、0.03%,全社會以3代計,總人口以14億計,則一代農民工子女4類兒童分別累計達到3690萬、8550萬、2800萬、120萬。一個龐大的人口群體,一個龐大的社會階層。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如果現在還不果斷地采取有效對策,20年後,未來中國社會付出的成本將很高昂,那時亡羊補牢,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