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概述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加,留守兒童逐漸成為農村中小學教育的一個難點。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學業失教、生活失助、感情失托、心理失衡等問題,其數量龐大並將長期存在,已經成為需要班主任給予重點關注的特殊群體。
由於父母在外,留在家裏的其他親屬無暇顧及留守兒童的情緒情感變化,使這些孩子缺少起碼的交流機會。他們往往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稍有什麼地方不順心、不滿意,就感覺自己受到了冷遇。再加上監護人也確實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給予更多的關注,這些孩子的道德意識逐漸淡化。他們先是感到自卑:別的孩子擁有的完整的家庭氛圍,自己卻不能享有;父母不在身邊,缺乏安全感,如果有人欺負或歧視,便會出現退縮或攻擊,也容易出現人際交往障礙;他們缺乏家庭的道德教養,對是非善惡缺乏明確判斷;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不懂得關心和照顧別人,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和體諒別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的性格。與正常的孩子相比,他們少了幾分天真坦誠,多了幾分精明與世故;少了幾分樂觀開朗,多了幾分緘默和孤獨;他們變得更好強、更固執、更敏感。為了關愛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班主任應盡力地擔負起留守兒童教育這一任務。
第二節留守兒童教育要求班主任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教育實踐證明,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班主任工作既無規律可循,又無一成不變的模式。根據留守兒童的特殊性,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班主任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麵的基本素質:
1、具有深入了解學生的能力
具有了解學生的能力,是留守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證。要迅速、準確、全麵地了解留守學生,關鍵要有敏銳的觀察和細致的調查研究的能力。同時要想得到這些數據就得多和留守學生接觸和交往、交談。
2、具有以言動心的說服能力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說”。“說”的藝術,在於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使“說”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和感染性。留守教育要做到以言動心,首先要懂得學生的心理,懂得教育的藝術。針對學生的思想脈搏和心理特點說話,可引起學生思考,打動學生心靈,同時,在“說”時還必須善於控製和調節自己的感情,切忌動輒發火。
3、具有指導班級活動的能力
留守兒童教育者應有廣泛的興趣和特長,懂得一些音、體、美、科技等方麵的常識,善於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從而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增強學習興趣和上進心。
4、留守兒童教育者應擁有一顆真摯的愛心
留守兒童缺乏的是愛,是一種來自家庭的父母班的關愛,作為班主任,我們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一種愛,教育工作難以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擁有一顆真摯的愛心,方能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
第三節如何開展針對留守兒童的班級教育活動
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是通過各種教育活動來實現的。留守兒童教育活動應分為日常性活動、專題性活動和競賽類教育活動三類。
一、日常性班級教育活動
1、班會活動:班會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主題要鮮明、內容要豐富、準備要充分,而且一次好的班會一定要能夠解決班級中存在的某些問題,或者能夠預防班級中可能會發生的不良事件。
當然,在所帶的班裏達到了百分之五十的孩子都是留守學生,幾乎每一節班會都離不開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幾乎每個班裏都有留守學生。我們在開班會的時候要有心設計有關留守兒童教育的內容。如:及時召開“父母不在身邊應如何保護自己的主題班會”。
2、抓住班級晨會活動融入留守兒童教育內容:因為晨會每天都要進行,有些隨機性的想法最適宜在晨會過程中講述。所以我們可以把自己前一天看到的學生不良習慣、想到的新方法、新舉措及時在晨會中展現出來。如:教育孩子幫助別人更幸福、開窗通風等等。
3、抓住生活細節實施隨機教育:如果你注意觀察,生活中很多細節都是很適宜開展教育活動的。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做有心人。注意觀察生活,觀察留守學生的一舉一動。如:培養勤儉好習慣(揀塑料瓶)
二、開展針對性專題活動
開展班級專題教育活動應遵循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1、活動要有計劃性;
2、活動要有針對性;
3、活動要堅持麵向全體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如:留守兒童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感恩父母主題班會活動;清明祭掃活動等等。
三、組織留守學生參加競賽型活動
組織留守兒童參加競賽活動要有四個原則:
第一,把取勝看作參賽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的;可以要求每一次比賽都有獲勝的目標,要求奪得一些項目的優勝成績,但不能要求每一次比賽都獲得全麵勝利。
第二,使更多的人有參賽的機會。
第三,結合參賽的準備和實踐,提高參賽者的心理素質。
第四,參賽為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競賽活動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積極帶領全班同學參加學校組織的集體競賽活動;一類是班級內部競賽活動。如:舉行班級文明之星競賽活動
第四節班主任如何關愛留守兒童
隨著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不斷增加,這些留守兒童正值生長發育、接受義務教育、思想啟蒙和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關愛和教育,對他們的成長帶來了不利影響。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成長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點。班主任麵對當前留守兒童教育應負重前行,充當主角,盡力地擔負起留守兒童教育這一重要任務。
一、建立健全機製,發揮班主任的主角作用
首先,班主任要製定具體詳細的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配合學校大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教育的氛圍,積極參與,把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排上日程、擺上桌麵,認真貫徹落實,真正使班級成為留守兒童學文化、學做人的臨時家園,發揮主角作用。班級裏建立“留守學生”專項檔案、開通親情電話,加強學生、家長、教師三者之間的聯係與交流。除此,班主任還可以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要求家長采取多種方式與兒童交流、溝通,多關心兒童的身心健康,讓兒童體會到父愛母愛,形成合力效應。
二、班主任要加強留守兒童心理方麵知識的教育
(1)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學生”專項檔案,記載好留守學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聯係電話、家庭情況、學生監護人姓名、聯係方式等。充分關注到留守兒童的個性心理和個性需求,把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以及各階段變化情況記錄下來,且有針對性地對這些留守兒童進行個別教育、進行補償教育,並主動與學生監護人聯係。
(2)班主任要適時開展心理輔導,知道學生在想什麼,這樣一方麵可以彌補留守兒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麵也能更好地加強學生教育。但是一定要注意保護好他們的隱私,不能對學生造成傷害。老師也要站在留守兒童的角度上去看問題、做工作,不然這個工作很難取得成效。
三、轉變觀念,用真正的師愛守護留守兒童失落的心靈
1、關愛留守兒童,用溫暖去撫慰他們失落的心靈
首先,班主任要關愛學生,更加關愛留守學生。更應該多的關心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愛他們,用情去感化他們,千方百計從感情上彌補他們在家庭中的缺失。再者,班主任要經常家訪,了解留守學生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狀況,管理、指導他們的吃、穿、住、行、睡等問題,幫他們解決困難,用真正的師愛撫慰留守兒童的心,使其對父母的依賴轉到對老師的依賴,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後,開展以“留守學生”為主題的結隊幫扶活動,要求每位教師幫助一、二名貧困留守學生,樹立留守學生自立自強勤學守紀的榜樣,以帶動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在班集體為留守學生集體過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禮物、送祝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