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概述
工會是指基於共同利益而自發組織的社會團體。學校工會是學校管理體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載體,是聯係學校領導與廣大教師的橋梁和紐帶,是團結廣大教師為全麵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合格人才而共同奮鬥的群眾性組織。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和“打工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當地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而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卻被留在家裏,承擔著成人也難以承受的親情缺失之痛。由於父母關愛的缺失,使他們在身體、心理、性格、行為、學習乃至道德品質等方麵,造成了與一般正常家庭孩子的巨大反差,甚至出現一些孩子往不良方向發展的趨勢。由於長期缺乏親情的關愛、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必須為之反思,也不可回避的社會矛盾。如何才能保證這株幼芽的健康成長,這不但是對教育工作者的一個嚴峻挑戰,也是對進一步辦好九年義務教育提出的深層次思考,更是學校工會組織麵臨的一個新的特殊的關愛、教育任務。
胡錦濤總書記在同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中國工會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談時,高度評價了我國工會組織的地位和作用,對在新形勢下更好地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加強工會自身建設,充分激發工會組織特別是基層工會活力,進一步擴大工會工作覆蓋麵,不斷增強工會組織凝聚力。
學校工會組織要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講話精神,充分認識當今學校工作重點,明確工會工作擴大覆蓋麵,團結、帶領教師,配合學校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
第二節加強學習是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證
學習是人類在認識與實踐過程中獲取經驗和知識,掌握客觀規律,使身心獲得發展的社會活動,學習的本質是人類個體和人類整體的自我意識與自我超越。學習是透過教授或體驗而獲得知識、技術、態度或價值的過程,從而導致可量度的穩定的行為變化,更準確一點來說是建立新的精神結構或審視過去的精神結構。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第六條就是倡導終身學習,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搞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必須加強學習,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留守兒童是新時期產生的新群體,是學校教育工作新的重點,學校已按上級要求,加大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力度,積極探索留守兒童教育模式,研究留守兒童教育方法,提高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實效。學校工會組織更應高度關注,加強學習,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緊密配合,努力提高留守兒童教育素養和水平。
工會組織要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國家中長期改革與發展綱要》,學習義務教育法,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提高思想認識,自覺運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踐行科學發展觀,要緊密結合留守兒童教育的實際,認真研究,深入思考,以全新的發展的視角去看待留守兒童群體,主動關愛留守兒童,在留守兒童教育的實踐基礎上勇於探索,在學習理論的前提下大膽創新,不斷深化對留守兒童教育規律的認識,積極配合學校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
其次借他山之石,攻我山之玉,組織學習外地先進的留守兒童教育方法、模式和經驗,指導本地本校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提高留守兒童教育實效。
第三組織教師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提升留守兒童教育水平和能力。
第三節工會如何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