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 年7 月1 日和25 日,美國連續在比基尼環礁進行了兩次核爆炸。劇烈的爆炸讓散居在周圍島嶼上的馬紹爾人驚慌不已,然而他們不知道更大的威脅正在一步步逼近。1952 年6 月,美國氫彈的理論設計全部完成。這年8 月,一個約有兩層樓高、重達65 噸,外形酷似大保溫瓶的龐然大物完成總裝。10 月初,幾千名美國科學家、機械師、工程師、陸海軍官兵隨同這枚邪惡的炸彈一起來到了埃尼韋托克環礁。11 月1 日淩晨,世界第一枚氫彈“邁克”被引爆。瞬間,核輻射、光輻射、衝擊波肆虐太平洋上空,這比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強500 倍。遠在60 千米以外觀測氫彈爆炸的科研人員說,地球上升起了世界上第一個人造熱核太陽。
盡管試驗成功了,但是馬紹爾人的噩夢並沒有結束。
氫彈的試爆成功使美國重新取得了核武器領域的優勢地位,然而這一優勢並沒有保持多久。1953 年8 月,前蘇聯第一枚氫彈試爆成功又深深地刺激了美國。於是,美國決定爆炸更大威力的氫彈,馬紹爾人的噩夢在繼續。
1954 年3 月1 日,美國將一顆預測為600 萬噸TNT 當量的氫彈放置在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6 時45 分許,氫彈在離地麵大約兩米的地方爆炸。爆炸場景很快讓觀測人員傻眼了:在爆炸的一瞬間,氫彈所在的那個小島和附近兩座小島就從視線中消失了。美軍的空中觀測飛機發現,原先放置氫彈的地方忽然成了一個大深湖。大湖寬近2 千米,深達80米。在離爆心220 千米遠的島上,人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亮光。事後,據美國科學家們測算,這枚氫彈的爆炸當量高達1500萬噸,比原先的估計要大2 倍多,是廣島原子彈威力的1000多倍。美國試爆了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
TNT
1863年,J.威爾勃蘭德發明了梯恩梯(TNT)。TNT的化學成份為三硝基甲苯,這是一種非常安全且威力很強的炸藥,即使被子彈擊穿一般也不會燃燒和起爆。20世紀初,它逐漸取代了苦味酸,開始廣泛用於裝填各種彈藥和進行爆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TNT一直是綜合性能最好的炸藥,被稱為 “炸藥之王”。
由於事先沒有估計到如此大的爆炸威力,美軍沒有及時撤離附近的居民和在海上作業的各國漁船,造成了太平洋上最大的核汙染事件。其中,致命的永久核汙染區近2 萬平方千米,正好籠罩在馬紹爾共和國整個國土上。為此該國政府還把每年的3 月1 日定為“國難日”,讓人們永遠記住這次核試驗帶來的災難。
氫彈爆炸的時候,日本漁船“福龍丸”正在200 千米外的海域捕撈金槍魚。船員們都被天空突然出現的火球和亮光驚呆了,還以為是太陽從西升起來呢。正當他們看得有趣,並紛紛議論這個奇怪的現象時,隨即傳來巨大的爆炸聲,接著晴朗的天空紛紛揚揚飄落下“大雪”——放射性汙染。不久,漁民們全都出現了輻射症狀——惡心、腹瀉、脫發等現象,其中1 人因肝髒嚴重損傷死亡,船員和漁具以及捕獲的150多噸金槍魚也全部受到嚴重的放射性汙染。當這些漁民回到自己的港口時,很多人已經奄奄一息。9 月,船上40 歲的發報員離開了人世,成為美國氫彈試驗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