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比基尼事件(4)(1 / 1)

在其後兩個半月裏,在這一海域先後有300 多艘漁船都受到輻射汙染,比基尼島及其海域成為船員和漁民談“核”色變的恐怖海域。這件事被新聞傳媒公布後,世界輿論紛紛譴責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核試驗行為。

事實上,受到輻射的不僅僅是“福龍丸”上的船員,當時在試爆點周圍有上百隻漁船,附近島嶼的居民也沒能幸免於難。讓人感到悲哀的是,附近島上一些無知的孩子看到地麵落下多彩的灰塵,覺得好奇,就用手拿著玩。結果,那些孩子也受到了無情的輻射。

1955 年,美國專家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在接受調查的241 名漁民當中,核試驗當年就有12 名漁民死於肝硬化、癌症;一年後,又有61 人死於白血病、癌症或肝硬化。在這次氫彈試驗後,忍無可忍的馬紹爾人向聯合國派出了請願團,要求美國停止在該群島的核試驗。然而,自詡重視“民主與人權”的美國卻根本不顧這些島民的性命,拒絕了他們的要求。1958 年7 月,美國才迫於全世界的壓力停止了在馬紹爾群島的核試驗。

據統計,從20 世紀40 年代到90 年代,美國共進行了上千次核試驗。其中,僅在馬紹爾群島就進行了67 次核試驗,而23 次在比基尼環礁進行。在1954 年的一年內,馬紹爾群島所屬島嶼上就接連爆炸了3 顆1000 萬噸以上當量的核武器。這些核爆炸的放射性散落物飄落到了群島的其他地區,使許多人都出現了皮膚燒傷、頭發脫落、惡心、嘔吐等現象,甲狀腺疾病和惡性腫瘤也成為當地的常見病。

在這些地區,殘留的放射物經曆了近60 年的風雨,早已經混雜在土壤中,使得當地生產的食品和飲水都成了輻射汙染源,人們不得不從外地運來必需的生活用品。聯合國的一個組織曾做過調查,如果真的要徹底清除這些放射性散落物,唯一的辦法是把整個島上的表層搬走。而如果把所有的表土和樹木都消除,剩下的就隻有沙子,整個島就成了荒地。試驗場內和附近的島嶼核汙染更為嚴重,強烈的輻射讓遷走的島民至今仍無法重返家園。幾十年過去了,美國的軍艦和試驗人員走了,但卻給馬紹爾群島和這片廣袤的太平洋海域留下了永久的創傷與痛苦。

20 世紀60 年代晚期,林登?約翰遜總統宣布比基尼島已是安全之所,居民可以返回家園。此後,有大約100 人重新在比基尼島定居。1978 年,因為食物遭到嚴重汙染,島上居民吸入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銫,被迫撤離。近年,比基尼島居民對美國政府提起訴訟,要求美國政府對60 多年前強行在比基尼島進行核試驗以致島上居民被迫撤離家園一事作出賠償,賠償總額超過5.6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