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發生後,有關機構對周圍居民進行了連續跟蹤研究。據調查,經多次采集核電站下遊的兩個不同地點的河水樣品中都沒有檢測到任何放射性物質;在三哩島核電站附近的220 萬居民中沒有人發生急性輻射反應;三哩島周圍居民的癌症發生率也沒有顯著增高;當地農作物產量未發生異常變化;三哩島附近未發現動植物異常現象。所有調查研究的結果表明,三哩島核突發事件對環境和周圍居民產生的危害是很小的。
三哩島核突發事件的教訓,主要在組織管理、操作人員素質培訓等方麵,特別是操作人員的屢次操作失誤,其教訓尤為深刻。據報導,當時在處理事故過程中的幾個操作人員甚至連堆芯內因失水造成溫度過高引起堆芯沸騰的問題都沒有想到過,而且在安全殼內觀察到有強放射性水平以後的三四天裏仍沒有意識到燃料元件包殼可能嚴重損壞。可見,操作人員的實際素質、技能水平實在太差。
為實現反應堆的安全,三哩島核電站設計有多層設防的縱深防護結構。如果不是操作人員強行幹預了安全係統與設備的工作,堆芯損壞和放射性的向外逸出是不會發生的。毫無疑問要確保安全,操作人員、工程技術人員都必須要在判斷能力方麵進行實踐知識訓練。此外,三哩島核突發事件也暴露出安全控製係統上的一些不足之處,像如何防止一些人為故障與及時預測、預報等問題。一旦操作人員誤操作,在安全係統中要能及時反映顯示出來,以提醒相關人員能及時糾正。
三哩島核突發事件以前,人們總認為核電站的設計、建造和運轉十分可靠,嚴重事故發生的機率很小。即使發生事故,對廠外幾乎無放射性影響。正因為對核電站本身的可靠性過於自信、“絕對化”了,因此缺少嚴重事故可能發生的充分思想準備。雖然三哩島事故前,已兩次有人反映事故隱患,但卻沒有得到重視和引起警覺。此外,事故的發生和美國政府也不無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忽視了政府的核事故總體應急計劃;聯邦、州和當地政府的應急計劃也缺乏有效的組織領導。
三哩島核泄漏事故是核能史上第一起堆芯熔化事故。自發生至今,該事故一直是反核人士反對核能應用的有力證據。三哩島核泄漏事故態勢雖然嚴重,但未造成嚴重後果,究其原因在於圍阻體發揮了重要作用,凸現了其作為核電站最後一道安全防線的重要性。在整個事件中,運行人員的錯誤操作和機械故障是重要的原因。這次事故警醒人們,核電站運行人員的培訓、應對緊急事件的處理能力、控製係統的良好性等細節對核電站的安全運行有著重要影響。
本書精華已為您連載完畢,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