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日落西山之齊景公爭霸(2)(1 / 1)

內戰打得一團糟,霸業自然無從談起,齊桓公之後的曆任齊國國君,大多數都是不愛惹事的,輕易不主動參加爭霸戰爭,所謂重現齊桓公偉業的目標,也就是夢裏時常有。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齊懿公之後登基的齊頃公,那時候齊國國力恢複,又趕上晉國國君權力衰弱,楚國內亂不止,也就動了爭霸的念頭,率軍和晉國在山東濟南打了一仗,戰前信心百倍,說"滅了晉國再回來吃飯",所謂"滅此朝食"的典故,就是出於此。但口號響亮沒用,晉國雖然衰落,可到底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和齊國真刀真槍打了一番,直把齊頃公打得全軍覆沒,自己險些被俘,被晉國人繞著華不注山追了三圈,靠了和大臣逢醜父互相換衣服,最後才保住一命,"三周華不注"的典故,也是這麼來的。這場慘痛的失敗,除了為中國成語文化事業做了點貢獻外,對於齊國本身而言,可謂毫無益處。

然而,就在齊國外戰一塌糊塗,內戰打得一團糟的時候,一個重現齊國霸業的人終於出現了,他就是在齊國崔氏之亂後被擁立登基,一度成為傀儡的齊景公。

說起齊景公,在曆史上有些名氣,但他的出名,主要還是得益於他有一個賢相晏嬰。今天的各類曆史讀物裏,充滿了各種晏嬰進諫齊景公的典故,在晏嬰的光輝形象下,齊景公,貌似是一個經常犯錯誤的人。

曆史上真實的齊景公,在他後來"經常犯錯誤"之前,卻是一個苦命的傀儡。公元前548年,齊國大夫崔杼因齊莊公和自己的老婆私通,聯合慶封等家族發動政變,趁齊莊公來自己家"偷香"的機會,一舉把齊莊公殺害,之後他立齊莊公的弟弟杵臼即位,即曆史上的齊景公。這時候的崔杼,實際上就是齊國的統治者,在國內一手遮天。值得一提的是,崔杼殺國君一事,在整個春秋時期都有重要意義,春秋時代國君權力的衰落,也從此越演越烈。

但齊景公是不甘心權力衰落的,在登基之初,表麵上他對崔杼信任有加,事事依附,但實際上卻早動了除掉崔杼之心。但這時候的他,隻有國君的名分,其實卻要人沒人,要兵沒兵,十足的光杆司令,要想奪權,首先得有幫手,他找到的第一個幫手,就是後來被讚譽為"千古賢相"的晏嬰。

晏嬰這個人,在今天大大的有名,而在當時,他也是齊國的世家宗族之一。晏嬰的父親晏弱,就是齊國的上大夫,齊靈公時代晏弱病故,晏嬰繼承了父親的上大夫職位,之後曆經齊靈公、齊莊公,到了齊景公登基的時候,他已經是齊國的三朝元老。在齊景公之前,晏嬰的政績並不多,他當時的出名,主要因為一個"賢"字。他是齊國出名的賢者,素來以為官清廉著稱,不但自己兩袖清風,還經常把俸祿拿出來周濟他人,因此在齊國上下,特別是在齊國的"國人"心中,有著非常極高的威信。但更重要的是,他是士大夫之間的"粘合劑"。此時齊國高層最重要的矛盾,就是新興的田氏士大夫,和舊有的宗族之間的矛盾,晏嬰與田氏此時的掌舵人田桓子私交甚好,他本人又是舊宗族出身,因此多年以來,有他在,總能調解士大夫之間的分歧,讓大家一心為國。而他本人也是個相當硬氣的人,在齊莊公被害之後,眾大臣攝於崔杼的權力,唯恐避之而無不及,唯獨晏嬰不懼,大搖大擺地來到崔杼家(齊莊公的屍體一直放在崔杼家大院),主動給齊莊公哭喪,崔杼氣得拿著劍指著他,他卻全然不懼,慨然和崔杼爭辯,其浩然正氣,讓凶殘的崔杼也不得不忌憚三分。當時的崔杼在殺害齊莊公後,在其門客的挑撥下,曾有自立為君的念頭,但就是因為晏嬰等一幹老臣的存在,使崔杼不得不心存顧忌,最後選擇了他以為能夠操縱的杵臼為君,也就是齊景公。齊景公的接班,晏嬰應該說有"間接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