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大夫們的這種宗族組織,在當時叫做"家"。這裏的"家",並不是傳統的家庭,而是士大夫的勢力宗族,這是卿大夫們的基礎勢力單位,這個單位經濟、政治、軍事合一,是當時卿大夫階層獨大的主要方式。卿大夫的"側室""貳宗"等組織,幾乎都是存在於"家"這個組織之中的。這種組織單位,就好比是一個吸收能力很強的海綿,在西周的初期,還隻是小小的一塊,但在春秋的大浪淘沙之中,他把幾乎所有的力量都吸附了進來,力量日益膨脹,到了春秋末期,已經足夠威脅國君的統治了。
作為"家"的首領,卿大夫們在自己的"家"中,也就是君主,他們在家裏就是被稱為"主",這個主的權利,幾乎屬於"三權合一"。在宗法上,他們是一族的首領;在政治上,他們是這塊土地的君王;軍事上,他們又是一支軍隊的統帥。到了春秋末期,許多卿大夫的實力,甚至超過了國君。戰國諸子百家的墨子,就曾經把吳王夫差、宋王偃、中山王尚等諸侯和範吉射、智伯謠、中行雲三個卿大夫合稱為六君,也就是說在墨子的眼中,這些膨脹起來的士大夫們,儼然已經具有了和國君平等的地位。
二
有了和國君平等的地位,卿大夫們也自然要建立起和國君平等的機構組織。在卿大夫的"家"中,其統治機構,從西周到春秋,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複雜,最後到特別複雜,複雜到一定程度後,他們就幹脆從家變成了國家。春秋晚期的卿大夫們,其"家"中的官職設定,幾乎和諸侯國中的政府一樣,比如魯國掌權的卿大夫季氏,就把在魯國朝廷裏的機構,稱為"外朝",把在自己家中的機構,稱為"內朝",可謂是兩個朝廷,一個領導。而在卿大夫的"內朝"之中,協助卿大夫們處理各種事情的大臣,就是通常所說的家臣,其主要官職,包括中屬大夫、家宰、邑宰,這是家臣中地位比較高的官銜,主要負責替卿大夫們處理封地內的事務和中央家族的事務,這些人的身份,叫做"士",他們的崛起,也是春秋權力演變的一個重要內容。與此同時,卿大夫們也擁有獨立的武裝力量,比如晉國的範氏、欒氏、齊國的田氏,他們發展的一百多年,主要的特點就是自身武裝力量的不斷增強。在春秋中期,晉國的卿大夫西客就曾帶著自己的私人武裝力量,發動對宋國的戰爭。與此同時,楚國的卿大夫若敖氏,也以自己的武裝力量攻打齊國,一度占領了齊國的都城臨淄,殺掉了齊國掌權的卿大夫慶封。在春秋中期以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掐架,已經不止是國家和國家的矛盾,更摻雜了不同國家之間卿大夫的矛盾,有時候一些卿大夫之間的私人戰爭,出動兵力的規模,甚至要比國家戰爭還要慘烈。比如齊國卿大夫慶封和楚國卿大夫若敖氏的戰爭,雙方在齊國都城臨淄發生會戰,動用的戰車總數達到了1800多輛,兵員加起來近十萬人,這個規模已經超過了春秋時期大多數大國之間的戰爭。除了在外麵互相掐以外,各國國內的不同卿大夫,也頻繁地發生奪權戰爭。比如齊國就是因為連續7次的奪權戰爭,差點導致亡國。而隨著卿大夫威權的擴大,那些卿大夫的土地、人口、軍隊規模也在不斷增大,家臣們所執掌的權力也越來越大,為了不讓家臣們有樣學樣,學自己去架空領導,卿大夫們也勢必要在其"國"內進行各種行政上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把權力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