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春秋時代的倫理綱常衝擊最大的,是大批沒有任何貴族背景,出身卑微的士,不斷有人飛黃騰達,做到諸侯國的高官,卿大夫的家臣,建立自己不朽的功業,這不止是這些人本身的"個人勵誌故事",更是整個中國社會的一個巨大變化,中國社會森嚴的等級製度,從此開始出現了條條縫隙。在這個亂世之中,哪怕是卑微的小人物,也有可能成為淩駕於貴族之上的人上人,這個任何人都能成功的時代,就是中國曆史上的大變革時代。而受到衝擊最厲害的,就是從夏朝時期開始確立的中國世官製度,即官員的世襲製度。比如孔子,他和他的學生都在魯國做官,但是他們的官職並不是世襲的。因世官製度國家行政體係的劃分也因此出現了重大變化。在春秋初期,官員並沒有"文官""武官"的區別,通常都是文武合一的。隨著士的出現,尤其是士的身份的分化,大批士進入權力的高層,中國傳統行政官職的劃分,也開始出現了分化,文職和武職之間的區別日益明顯。比如春秋晚期的魯國、齊國,最早出現了文官和武將之間的區別,同樣級別的官員,也從此有了文職和武職的不同分工。而更重要的是,因為大批士的活躍,在當時的各國出現了一批出身於宗法製度之外的,不具備任何世襲官職的武裝力量,這些力量往往從屬於卿大夫,成為卿大夫擴充權力的重要保證。宗法製的崩潰和新中央集權製度的建立,都是從此開始的。而隨著卿大夫權力的日益膨脹,國君被架空,在春秋後期,比如晉國這些國家,他們的國家大權,主要掌握在執政的卿大夫手中。卿大夫們的真實角色,就是國君,而從屬於卿大夫的士,即卿大夫的家臣們,也就變成了原來的卿大夫。但是這些人更希望能夠獲得名分,為了這個名分,大規模推翻原有國君的政變,也就變得不可避免。
第十一章 吳越爭霸細解讀
在向戎弭兵之後,作為春秋諸侯爭霸"主旋律"的晉楚戰爭,已經基本停止了,大規模的爭霸戰爭暫時停歇,但是局部戰爭卻依然在繼續。北邊的晉國和齊國之間時有戰爭發生,南方的楚國和吳國也爆發了軍事衝突。實際上,春秋諸侯的爭霸,並沒有真正偃旗息鼓,隻是轉移了主戰場而已。而春秋晚期的爭霸主角,也由早先的晉國、楚國、齊國、秦國,轉化為這時期的吳越兩國。
說到吳越兩國,後人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伍子胥攻破楚國國都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說陌生,是因為長期以來,許多曆史資料中並沒有講明這兩個國家的來龍去脈。對於不熟悉春秋曆史的朋友來說,他們仿佛是突然冒出來的新勢力。其實這兩個春秋戰國早期的小角色,卻是曆史悠久的諸侯。在弭兵之會後,晉國和楚國都已經無力再繼續爭霸戰爭,中原大地獲得了暫時的平靜,爭霸戰爭的主戰場,卻轉到了中國東部的江南地區--吳越爭霸。這兩個早期的小角色,卻是晚期春秋爭霸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