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戰國變法的『祖師爺』--李悝(3)(2 / 2)

而魏國也同樣是戰國變法人才的"培訓學校",早期在其他國家主持變法的人才們,許多人都在李悝變法中扮演過重要角色,比如後來主持了楚國變法的吳起,早年就是魏國李悝變法的助手。而列國變法中最徹底的商鞅變法,也基本是以李悝變法為藍本。這時期的各類變法中,唯一和李悝變法無關的變法行動,應該就是燕國的"複古"改革,這種曆史倒退的做法,引發了燕國本國的一場內亂,險些淪亡於齊國之手。

作為戰國諸侯中第一個吃變法"螃蟹"者,魏國的國勢,在魏文侯在位的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他在位的50年,是魏國雄霸天下,稱雄於諸侯的50年。西麵的秦國被他打得服服帖帖,東麵的齊國唯他馬首是瞻,南方的楚國遭到他聯合三晉勢力的一次次沉重打擊。雖然與北方的趙國發生過摩擦,但韓趙魏三國中,魏國卻是當之無愧的老大。而在當時整個戰國大勢中,他也是國力最強者。

但魏國這時期霸業的基礎,仍然是脆弱的,因為他沒有稱霸的地理優勢,"四戰之地"的局麵並沒有改變。魏國如果想長久的保持霸主地位,甚至想統一六國、結束分裂局麵,就必須要占據一個戰略製高點,不是向北占有趙國,取得對六國諸侯坐北朝南的優勢,就是要向西或者向東,占有秦國和齊國,取得得天獨厚的地理屏障,否則,魏文侯所奠定的版圖,勢必是不能持久的。

魏文侯過世後,其子魏武侯即位,就在魏武侯登基後的第二年,為魏文侯設計變法大業的老臣李悝也病故了,但這時候的魏國,國力依然在持續上升。魏武侯在位的26年,是魏國對外戰爭比較多的一段時期。公元前393年,魏國兩線作戰,分別在南線擊敗了鄭國,西線擊敗了秦國,向南和向西都拓展了大片國土。之後,魏武侯與韓趙結成軍事同盟,四處征戰,先後擊敗了楚國、齊國、秦國,但是這以後,他和兩位盟友趙國、韓國,也相繼發生了矛盾,陷入了新的戰爭。這時期的魏國,整整26年來,對外戰爭幾乎未嚐一敗,對四麵的敵人連戰連捷。魏武侯比起其父親來,雖有軍事才能,但在政治眼光上卻遠遠不及,總迷信武力能夠解決一切。連戰連捷的結果,就是魏國四麵樹敵。在之後的魏惠王時代,國力嚴重虛耗的魏國,雖然有龐涓屢敗諸侯的輝煌,但最終在齊秦兩大國的東西夾擊下,實力日益萎靡,隨著馬陵之戰被齊國軍隊全殲,魏國的強大地位,最終不複存在。

本書精華已為您連載完畢,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