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半個月後,電視節目播出了,因為錄製的東西比較多,所以分成三期播出。
第一期是關於山水的。在電視裏,灌江村呈現出一片世外桃源的情景。連綿起伏的蒼莽青山,高大的樹木中間分布著成片的竹林、茶山,平時熱銷的榛子、筍幹、茶油,都出自這山裏。山腳的河水清澈見底,河底的鵝卵石清晰可見,魚兒在上邊遊來遊去,岩石與石塊底下,是一片又大又肥的螺螄。河邊的洲壩上果園裏,鮮果已經綴滿了枝頭,眼看著就要成熟了。果園的更遠處,是微風吹拂的稻花。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解說的嗓音緩緩的,就像是慢慢流淌的水。
第二期就開始說到灌江村的風俗。原木製作、刷上桐油的吊腳樓,翹起的簷角,精美的雕花。田間地頭,樓上屋裏,身穿民族服飾的村民辛勤地勞作著。記者走在路上,間或遇到背著竹背簍從大山歸來的村民,總能得到一些零嘴。或者是野果,或者是一句“今晚我那裏剛拔回了一些甜筍,晚上到我家吃飯啊”。到了晚上,一家人圍著桌子吃飯,桌上擺著自己家釀製的土酒。透過鏡頭,幾乎能感覺到灌江村的過山瑤族人熱情好客的性子。
第三期,是完完整整的美食。美食從路邊的野果,到山上的堅果、野果,再到洲壩果園裏的熱帶水果。老而矍鑠的村支書給記者數村子的筍子:
“清明前有水竹筍,手指那麼大一根。□□去殼,拍扁了切成段跟酸頭菜、臘肉炒,一下子就把臘肉的油膩吸走了,甜甜的酸酸的,好吃!清明過後有雪竹筍,用來跟鮮肉煮湯最好吃。到了初夏,有甜竹筍,用來熬湯很好吃的,甜甜的。夏天有黃竹筍,可以曬筍幹,也可以做酸筍。酸筍跟大頭魚一起燉湯,酸酸甜甜,又開胃又消暑。冬天還有毛竹的冬筍,清炒也好吃,做湯也好吃!”
除了蔬果,當地還有自己養的土雞土鴨土豬,味道比外邊的好很多。記者說:“他們這裏做的扣肉味道特別好,不甜不鹹,味道正正好,特別香。我問了老鄉,老鄉說他們做扣肉不用外頭賣的扣肉料,都是自己用胡椒粉、醬油、八角等等各種東西自己調的。這是祖傳秘方,每家都是父親傳兒子,兒子傳孫子,都是靠自己的手感,調出最細微的香味。”
省台的那個經濟節目是周播的,三期節目播完都大半個月了,再加上前期的拍攝和製止,前前後後花了差不多一個多月。灌江集團早就聞名於省內了,大多數人在吃完灌江集團優質的產品之後都會好奇,這灌江村究竟是什麼樣子,才能養出這麼好的土產。現在這個節目充分地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本來不溫不火的節目一下子提高了收視率。
而且,提高的不僅是收視率,還有觀眾的胃口。
“啊啊啊——”黎敏嚎著他的軟萌嗓衝應非池鬼叫,要不是他身在N市忙得要死,一定親身衝回灌江村,抓著應非池的肩膀使勁搖:“非池!你怎麼能這麼對我!我和阿銳都沒有吃過那麼好的菜啊!那味道我隔著屏幕都能聞到!為什麼不給我吃!為什麼!你們……你們胳膊肘往外拐!唔唔唔……”
一隻手忽然從背後冒了出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掩住了黎敏聒噪不已的嘴。羅銳冰冷俊秀的臉一片擔心:“非池,這麼安排采訪真的沒事?”
雖然看過電視節目,確認節目隻是在拍灌江村的美景美食,上山也隻是拍山拍水拍樹拍草,回到村子就拍美食跟吊腳樓。一份節目還分成上中下三期,第一期播出的就是好山好水。羅銳心中仍然有些不放心,萬一灌江村出點什麼問題,整個灌江集團都要完蛋。他好不容易才掙得現在的成就和地位,可不想突然就沒了。
“你放心吧。”應非池笑得溫潤和煦,“我們都檢驗過了。”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我已經讓通明鑒入侵記者的電腦等設備,已經徹徹底底地檢查過了,沒有偷拍,要播出的視頻也跟給我們沒什麼差別。”
羅銳聞言臉色溫和了下來,雖然入侵別人電腦這種事他是第一次聽說,而且他也知道這不大道德。但是灌江村的事實在太要緊,牽扯了太多人的未來,隻好事從緊急了。
應非池看著羅銳的臉色,心裏不禁也感到溫暖,他溫順地說:“銳哥,你別擔心,我們有分寸的。對了,趁著電視節目的熱度,村子要搞農家遊了。”
“農家遊?”羅銳皺眉,“周滿也同意了?你們怎麼保證遊客不發現修煉的秘密?”
“我們都做好了準備。”應非池笑著說,“實際上這個計劃很多年前就開始計劃了,當年周滿要把小學建成吊腳樓的樣式,還勸全村都改建了吊腳樓,為的就是統一風格,做成旅遊景點的樣子。記者來采訪之前我就做了前期的準備,讓大家在外人在時候小心地使用符咒,每一個符咒都用通明鑒裏的控製符增加感應切斷功能,一旦有沒有靈力的人靠近,符咒就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這個在記者來采訪的時候就試驗過,沒有問題的。”
他都這麼說了,羅銳也終於放心了下來。他問道:“那……廣告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