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應非池笑道,“等大家一起開會之後再說,畢竟有人進入村子,可能會消耗一部分產品,運輸的事也要做一下調整。”
但這調整都不是大事,隻是將從搜集、淩空搬運等事從白天挪到了晚上。村子裏也商量過了,如果有遊客要在村子裏過夜,就讓他們住在村公所。村公所的牆壁上會增加安眠符跟屏蔽符,保證遊客一夜好夢到天明,絕對不會發現村子裏的活動。而村民們就算需要搬東西做事情,有符咒幫忙,通常都隻需要一兩個小時就完成,不會占用太多睡眠時間。
而且,都是修煉的人了,又不是凡人,睡那麼多幹什麼?完全不需要啊!
於是,等灌江集團的管理層一致通過之後,就由各個分店貼出宣傳海報。海報的內容很簡單,到灌江村旅遊?很簡單,先到各個市的分店報名,確認出行的日期。灌江村地方小,接待能力有限,每天隻能接待二十人,多了就不行。確認行程之後,自己坐車到L市L縣。嗯,自己坐車過去,這不是包團遊一條龍服務,人家本來就是個產山貨的地方,這旅遊的錢賺不賺無所謂。
到了L縣汽車站,會有專門的班車到灌江村,也可以找汽車站的相關人員租車,自己開車前往。一路上都有指示牌的,就一條路通到底,不會走丟的。
到了灌江村,在村公所那裏報到,說自己的名字和預約的房間號碼。領鑰匙,入住。村公所每天都會有人組織大家去參觀果園、河邊、山地,嗯,乘馬車過去,不過馬車很小就是了。一日三餐每家每戶的菜都列出了單子,想吃什麼菜就讓那家多做點,送到村公所來。
一切都是很好很舒服的,隻有一條:灌江村絕對杜絕任何破壞環境的行為,折斷花草樹木,亂丟垃圾——尤其是亂丟垃圾。任何人犯了都會被“請出”灌江村,列入永久黑名單,永遠都不會接待。
這規定有點囉嗦,但大多數人都理解,畢竟人家是靠當地的山水才養出那麼好的藥材的,要是被破壞了,那不是祖祖輩輩吃飯的東西都沒了?嚴格一點沒有錯。
就這麼電視節目一宣傳,各個店又趁熱打鐵地宣傳,很快就有人表示想到村子裏旅遊了。第一批客人一共十五個,都是在一個周末來的,還都是L縣的人,市裏的人都很少。這些遊客大多數都自己有車,都是自己駕車到灌江村的。因為是第一批遊客,村裏接待得有些忐忑,一邊怕怠慢了客人,丟了灌江村熱情好客的臉,另一方麵也怕遊客發現村子裏的秘密。
幸好,村公所周圍的安眠符跟隔離符效果非常好,晚上做事一點都沒有吵到遊客。而遊客來了之後自然不會空手回去,各家賣菜賣小炒掙了錢,賣自家的藥材也掙了錢,這倒少了運輸出去的功夫。村民一開始還擔心應非池跟周滿不高興,畢竟他們是在外麵賣土產的,現在村民在村子裏直接賣,不是搶他們的客人嘛?
對此,應非池跟周滿都看得很開:“沒事,你們盡管賣,價格稍微比我們在外麵賣的低一點更好,吸引遊客到來。但是有一點,絕對不可能大批量地賣給別人,免得增加競爭對手。”
其實想想也是,灌江集團雖然主要產品還是藥材土產這塊,但是附加值高的是藥膳店跟甜品店,那是廚師的高超手藝加上灌江村的優質食材,幾十塊錢的材料,做出藥膳來能賣到好幾百塊,人家賺的是技術層麵的錢,怎麼會跟村民計較這些小錢?
得到了應非池的回答,又想清楚了其中的關卡,村民們才放心大膽地繼續做他們的農家樂。第一批遊客來的時候已經是初夏了,隨後陸陸續續的,遊客漸漸多了起來。尤其是盛夏來臨,城市裏熱到不行,村子裏卻一片清涼,更重要的是,清涼裏還沒有蚊子的騷擾,簡直是避暑勝地。有些做老師的遊客幹脆帶著自己放暑假的孩子,在村子裏一住就是一兩個星期。
“這裏真的就像世外桃源一樣,是我到過的最好的農家樂!”遊客這樣稱讚說。
漸漸的,不僅L縣的人到灌江村來玩,連L市的人也多了起來,甚至連N市跟G市都有人來。灌江村的農家樂旺季是盛夏尤其是寒暑假,但是到了秋冬還是有人來,為的就是河鮮以及山裏的冬筍、榛子、臘味。
“好多年都沒吃到柴火熏出來的臘味了,外頭賣的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熏出來的,還是灌江村的最好了,味道都比別處香!”一個買了二十斤臘腸回家的大媽喜滋滋地說。
這也是應非池跟村子商量的結果。灌江集團不賣臘味,臘腸、臘肉之類的臘味,全都由村子自己製作,讓遊客來這裏旅遊時賣,增加冬天旅遊的吸引力。而從十二月十五到二月十五,灌江村不接收遊客,要安安靜靜地過年。
就這麼的,依靠著好山好水美景美食,兩年之後,灌江村成為了有名的農家樂度假地,村民們再次賺了個盆滿缽滿。然而,就在這時,一道消息傳了下來。
要建水庫了,灌江村是水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