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2 / 3)

舍利塔

舍利塔始建於隋仁壽元年(601),始為木塔,後毀於唐武宗會昌年間。現存之塔係南唐時高越、林仁肇建造。從棲霞寺南側圍牆外山路向東行不遠,就可看到舍利塔,該塔用白石砌成,五層八麵,高約18米。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態生動傳神。

塔基上刻著釋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誕生、出遊、苦行、坐禪、說法、降魔、涅般。該塔為五級八麵密簷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釋迦八相圖和海石榴、魚、龍、鳳、花卉等圖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賢騎象圖和文殊菩薩像,像上還刻有“匠人徐知謙”等題名。

塔簷下雕飛天、樂天、供養人等像。第二層以上每麵都刻兩個圓拱形龕,均內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計64尊,雕刻精細,甚為生動。

楓嶺

棲霞山西側稱楓嶺,有成片的楓樹,深秋的棲霞,紅葉如火,登高遠望,甚為壯觀,景色十分迷人。

迭浪岩

棲霞寺東北,平山頭的南坡上有一處青灰岩石,表麵呈波浪狀,人稱“迭浪岩”,十分罕見。

天開岩

天開岩俗名汙西凹,一名唐公岩。它位於棲霞山西峰之側,峭壁如截,勢若天開。據《同治上江兩縣誌》載:“峰之迤西,矗石淩空,為天開岩。兩岩削立,其直如截。闊可三尺,為磴數十,磴盡為台,所謂唐公岩也。”

【旅遊小提示】

交通

航空:乘飛機到南京,再於南京市內轉乘汽車即可。

鐵路:乘火車到南京,再於火車站乘坐南龍線或南上線到棲霞山站下車即可。

市內:除可在南京火車站乘車,還可在南京市漢府街(總統府門口)乘坐莫南線,終點站就是棲霞山。

收費

門票:20元/人

住宿

南京飯店

地址:南京市模範中路18號電話:(025)86826666

南京北極賓館

地址:南京市北京東路35號電話:(025)83356888

鳳西賓館

地址:南京市漢中門大街118號電話:(025)86518677

文昌賓館

地址:南京市三條巷文昌宮1號電話:(025)84417666

氣候

南京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南京處於西風環流控製之下,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歐亞大陸氣團影響較深,天氣晴朗、寒冷、幹燥。夏季受歐亞大陸低壓區影響,天氣炎熱,雨水充沛。春秋兩季是冬、夏交替過程中的季節,多以幹燥涼爽天氣為主。棲霞山最佳旅遊季節為春秋季,尤其是深秋時節棲霞山楓葉飄紅,非常美麗!

電話

谘詢電話:(025)85761831

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樂山

樂山,古稱嘉州,又稱海棠香國。樂山風光秀麗,古跡眾多,經濟繁榮,物產富庶,是四川著名的旅遊勝地。世界馳名的樂山大佛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國內外旅遊者。

樂山又是一個地靈人傑的文化之鄉,宋代大文豪“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以及當代著名的文學家郭沫若都是樂山人。

【著名景點】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景區位於樂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彙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景區由淩雲山、麻浩岩墓、烏尤山、巨形臥佛等組成,遊覽麵積約8平方公裏。景區集聚了樂山山水人文景觀的精華,屬樂山——峨眉山國家級風景區範圍,是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

淩雲山緊傍岷江,上有淩雲寺,建於唐代。依山開鑿大佛一座,通高71米,腳背寬8.5米,為當今世界第一大佛。大佛為唐代開元名僧海通和尚創建,曆時90載完成。大佛為一尊彌勒座像,雍容大度,氣魄雄偉,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麻浩岩墓係漢代墓葬,麻浩一帶較為集中,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開放的是一個“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門上均有精工雕刻,飛簷、瓦當、鬥拱,花紋圖案,無一雷同,墓壁上還有許多曆史故事和動物浮雕。是研究古代建築雕刻、民俗、宗教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烏尤山與淩雲山並肩立於岷江之濱,四麵環水,如一堆碧玉浮於江水之中。山上有創建於盛唐的烏尤寺,寺內現存七座殿堂,寺周林木蔥籠,尤顯幽雅謐靜。寺內爾雅台是漢代文字家郭舍人注釋《爾雅》的地方。

近年,發現了以烏尤山、淩雲山、龜城山構成的樂山巨形睡佛景觀,隔江望去,酷似一巨大佛像仰臥於三江之上,臥佛直線長1300多米。巨型臥佛的發現,為大佛景區更添魅力。

“船城”——羅城古鎮

犍為羅城的建築布局極為獨特,全鎮坐落於山頂,街道房舍即如一艘航船。修築這座小城的起因十分有趣,相傳明代崇禎年間,一位外地秀才到此,看到當地民眾苦於缺水,生活極不方便的情形,不禁口念幾句“羅城旱碼頭,衣冠不長久。要得水成河,羅城修成舟。舟在水中行,有舟必有水。”當地人居然也認定改造建築是解決缺水難題的好辦法,於是紛紛捐資修建,其結果就是這座舉世罕見的小鎮。

這座船形古鎮全長2000多米,寬約650米。主街道為南北走向,兩端較窄,中間寬敞。街麵起伏,恰如波濤中的甲板;街中戲樓高聳,如高揚的風帆。而街尾的靈官廟又如同航船的船艙。街道兩側各有一排長約200米,寬約6米的蔭廊,仿佛船篷一般,又稱“船廳街”。

沙灣——郭沫若故居

詩人郭沫若出生於樂山西南36公裏處的沙灣,沫若二字,得之於故鄉兩條江水的古名——沫水是蜿蜒流經沙灣的大渡河,若水則是家鄉附近的青衣江。自己取的名字當然與自己的性格有聯係,“智者樂水”,詩人郭沫若無疑是聰慧過人的。

郭沫若舊居坐落在沙灣老街中段,為一座四進穿鬥的結構平房,共有大小房舍36間,建築麵積1108平方米。舊居最早建於清代鹹豐年間。最外側是兩間經商的匍麵,入內則分別有郭沫若父母,兄長的往室。還有一間則是郭沫若1912年結婚時的隹房,郭沫若婚後三日即出走,直到27年後奔父喪才回家。後麵是郭家的私塾——“綏山山館”。整個郭氏舊居給人的感覺是低矮壓抑,色調深沉的,很難想象這裏誕生了一位歌唱《女神》的詩人。門外的街道行人匆匆,一片市聲。

“小西湖”——五通橋

樂山城南25公裏處的茫溪河與湧斯江彙流處,有一座波光瀲灩,風景秀麗的小城,這就是素有“小西湖”之稱的樂山五通橋。

五通橋由竹根灘、四望關、青龍嘴三部分組成,隔水相望,水麵約20萬平方米,光邊生長著許多枝葉繁茂的古榕。遊人小憩江邊,隻見到處倒影如畫。清代詩人地嗣源泉曾題詩讚美這裏的迷人風光:“垂楊夾岸水平鋪,點綴春光好畫圖。燈火萬家人上下,風光應不讓西湖。”而著名詩人李準在五通橋旅遊後,更是留下詩篇讚歎“榕樹參天五通橋,淩雲煙雨岷江潮,濃裝淡抹勝西子,祖國山河第一嬌”。

淩雲寺

淩雲鐵寺門外有一副極具氣勢的楹聯:“大江東去,佛法西來。”切景切事,大氣磅礴,實為海內不可多得的傑作。惜乎人們到此多把注意力集中到大佛,反使此聯名聲不著,這實在是很令人遺憾的事。

淩雲寺舊名報恩寺,因大佛而又名大佛寺。相傳始建於唐天寶年間,早於大佛的開鑿。後廢毀,今存建築為明、清兩代所重建,其中絕大部分建於清康熙年間。殿門兩側分列著4座記事石碑,記載了曆代重修的經曆。淩雲寺為蜀中著名佛寺,主體建築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部分組成,各為一重四合院,布局嚴整。大雄寶殿,人有三尊大佛,為三身(法身、報身、應身)大佛;佛家講輪回,又叫三生佛(前世、今世、來世)。其左殿的方丈室已被改建為楠樓賓館,有興趣到寺內一隹的遊客可以就近欣賞佛門景觀。天王殿外有數株參天楠森,盛夏季節,清蔭宜人。

靈寶塔

淩雲山除因青衣江而得名青衣山外,還因山有集鳳、棲鸞、靈寶、丹葭、擁翠、望去、就日、交兌、祝融九峰,而名為九頂山。靈寶塔就建在九峰之一的靈寶峰上。世上的古佛塔有的葬有佛教徒的舍利子,相傳通法師的骨灰就安入在靈寶塔中。史載靈寶塔始建於宋代,從形製風格看與西安小雁塔頗為相似。塔為四方形13層空心密簷式磚塔,中空,內實為5層,高約38米。自塔門入內,可經95級紅砂石階登頂。五層樓內均有佛龕,內設佛像。遊客合頂眺望,可盡覽嘉州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