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明槍暗箭(1 / 2)

清明時節雨紛紛,細雨婆娑中的紫禁城,比平日少了些莊肅,更添了幾分柔美之色。然而,在表麵的平靜之下,翻湧著的,是異常詭異的氣氛。

黃灰兩色的袈裟,青紅兩色的道袍,眼下正穿梭於紫禁城內的人,多數都是如此著裝,他們是來給皇帝當顧問,提供谘詢的。

因為此刻的嘉靖帝,正處於痛並快樂著的狀態中,而導致這一切的,自然與劉同壽的所作所為脫不開幹係。

“……這麼說,定慧寺的佛經中,也沒有提前預知,以及應對天劫的辦法了?”嘉靖麵色不善,語氣中更是多了幾分凶厲,“既然如此,慧能禪師,之前你又怎敢對朕說明此事?莫非你存心欺君麼?”

“陛下息怒,貧僧也隻是聽先師偶然提過,陛下相詢,不敢有所隱瞞,這才……絕非有欺君之意,請陛下明察。”

盡管身處宮殿之中,不會被雨淋到,但慧能老和尚依然渾身浸濕,像是剛被人從水裏撈出來似的。他不敢擦汗,隻是低著頭,小聲解釋著,心裏卻在暗中詛咒著那兩個瘋狂的盟友,以及更瘋狂的敵人。

邵元節的計劃就是順水推舟,把劉同壽煉的金丹捧到天上去,然後,假裝不經意的提起祥瑞的事兒,給小道士來個釜底抽薪。嚴格來說,這策略屬於七傷拳,固然可以給劉同壽找不少麻煩,但同時,也會給邵元節自己埋下很大的隱患。

不過,對老邵來說,眼下已經是危急存亡之秋。除非他順應時局,投到劉同壽門下,否則若是不能盡早扳倒小道士,他和龍虎山就沒有以後了。

後患這麼大,這招的殺傷力自然也很好。

以邵元節的事先謀劃,劉同壽若是不敢接招,他們就可以將順水推舟發揚光大,借著封神演義的東風,讓小道士自食苦果;若是對方膽敢迎戰,想用障眼法搞點花樣出來,那麼,就別怪同行們不客氣了!

同行,本就是冤家啊!

當然,邵元節也不是記吃不記打的蠢貨,經過了杭州水陸大會那件事,他已經對小道士的神奇手段,有了很高的評價。不過,作為修了一輩子道,忽悠了一輩子貴人的道家高人,老邵對自己的眼力有著充分的自信。

他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如果劉同壽故技重施,他一定會當場將其戳破。他的觀點和自信,也受到了佛門盟友的認可。俗話說:旁觀者清,鬥法和揭秘是兩個概念,後者的難度要遠遠低過前者。

可是,出乎他們預料的是,劉同壽不但接了招,而且還故技重施的放了大話出來,說什麼異寶出,天地劫,想要阻止天劫,隻能祈求他那個死鬼師父顯靈!

誰說死人不咬活人的?

那就是扯淡!

如果讓邵元節等人選出一個最令他們痛恨的事物,劉同壽那位死鬼師父,無疑會以絕對多數的支持率,高居榜首。

從王老道掛掉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成了一件法寶,一經祭出,便無往而不利。多少次,劉同壽都是靠著這件法寶渡過難關,涉險如夷。每次經曆險阻之後,這件法寶還會如同被磨礪過一樣,更加犀利,給劉同壽帶去更多的好處。

就拿這一次來說,劉同壽的應對方式,就和他最初揚名時一樣。

誰也說不清到底什麼叫天劫,這個虛幻的概念很廣,最通常的表現形式,就是自然災害!雷火、閃電、暴雨、洪水、海嘯……都是天劫,此外,道藏中還有心魔的概念,那玩意看不見摸不著,但同樣是天劫的一種。

劉同壽的大話放出來,想圓卻也簡單,丹成那天,哪怕隻下了一場小雨,他都能找到借口。

本來這是場足以引起洪水泛濫的大雨,結果被先師給擋住了……諸如此類,這種辦法,尋常民眾也許看不穿,但對廣大奮戰在一線的神棍們來說,不過小兒科罷了。但明白歸明白,就是誰也沒辦法,誰能想到小道士如此深謀遠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