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了禦史的強硬參與,康帝也不好再袒護翰王,畢竟若是對敢於諫言的禦史使用皇權,失去的不僅是人心,更會影響到國家日後的發展,失了人心,日後誰還敢說真話呢?這可是一個上位者最失敗的地方。顯然,康帝不是昏君,在國家社稷與皇子之間,他自然會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太子也曾在軍中行走,又有六部協查相助,一旦有了決斷,行事自是比普通的官員更為老練和迅猛,待他查清這件事的始末之後,當即就將涉案官員全部看押起來,交由六部重新審核其在任期間的政績和風評,若是看得過去也就算了,給予適當的口頭警告以觀後效,若是政績和風評實在看不過眼,或是降職,或是從富庶之地調往貧瘠之地,給予重頭再來的機會也不算是冤枉,由此一來,任誰都不會說朝廷此番舉措是卸磨殺驢、過河拆橋了,至於那些政績和風評良好的,早就在述職之後給予了獎賞,而翰王這種敞開大門任你自由出入的行為,可謂是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你若是有心走一遭也不能怨旁人陷害你,你若是不屑一顧,壓根就沒有參與的心思,反倒在這時候脫穎而出,說不定就能撿個大便宜。
比如說象州知州周越,雖然與翰王有著連襟的關係,此次趁著年節也到翰王府遞了拜帖,但因為林傾華的關係,林傾宸並沒有對其與眾不同,周越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妻子和妻姐之間的關係,雖然後來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到底不比普通的姐妹關係來的親厚,他又有幾分傲骨,秉著為朝廷效力的心態,反倒淡了與翰王私交的念頭,就是走妻姐這條線路他也沒有多想,不過這次述職之後倒是得了一個意外的好消息,就是在象州的任期滿了之後,他會調到博州,雖然隻是平級調動,但是博州可是比象州要繁華許多,更何況還在京城的管轄圈內,倒是讓不少上躥下跳的官員看著分外眼紅。
周越雖然覺得自己的政績可圈可點,倒也不認為能得到如此大的餡兒餅,可這畢竟不是他走歪門邪道得來了,倒是很坦然地接受了,不過在臨走之前還是到翰王府遞了帖子,至於人家見不見那又另當別論,隻要自己禮數到了就成。沒想到這次倒是得了翰王的親自接見,雖然談話不多,但是從翰王不怒而威的眼神中和幾句肯定的讚揚中,周越似乎有些了解之前自己在翰王府受到的冷遇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有些人不相交,未必就是與自己無益。
若說康帝二十年前的布局是構造框架,之後的所作所為是填充血肉之軀,那今天他的兒子們布局的這場官員肅清行動就是注入新鮮的血液,將那些已經化膿或是有了淡淡斑點的隱疾連根拔除,讓原本就已經有了生機的新王朝更加向一個光明的方向發展。
至於翰王在此次事件中所受到的牽扯,官員們和百姓自然有不同的說法,一時間京城大街小巷、茶樓酒肆倒是比年節還熱鬧了幾分。
不過翰王也不是吃素的,在官員肅清事件正在風頭之時,他協助太子殿下提出了一條關乎國計民生的措施,立刻就將眾人的視線吸引了過去,之後在全國上下自然也就引起了一場新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