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皇後點了點頭:“嗯,不錯,怡王妃知禮識趣,教養的孩子也一定是不錯的。聽說工部侍郎家的嫡出小姐自幼喪母,因為照顧幼弟幼妹而耽擱了婚期,也是個孝順的好女子,不如就賜給她的二兒子吧,世子妃做不成,嫡妻總是可以的,可不能委屈了人家的孩子。至於尚未議親的二女兒,也要給她相看一個好人家,就內閣侍讀學士的長子吧,那可是京城有名的才子,聽說七歲就能作詩,十歲就下場了,十三歲在若水湖畔的學子辯論會上一句話將眾多的文人學士說得啞口無言,臉紅耳臊的,都說是百年難遇的奇才,倒也是給怡王府臉上貼金的事。”
管嬤嬤聽完文皇後的長篇大論,臉上雖然沒有什麼異樣的表情,可心裏早就樂翻了。
看吧,這就是攪和人家夫妻關係、婆媳關係、母子關係的報應啊!
隻要是認識工部侍郎餘大人的人家,誰不知道他家的嫡出小姐至今未婚配的原因除了代替已故的母親照顧幼弟幼妹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她幼時患病,一條腿傷了經脈,走起路來有些跛,雖然大家都知道,可念在她這份孝心和姐弟情上,大家一般都不會主動去提,時間久了,也就變成了今天無人問津的地步。如今能得皇後娘娘賜婚,也算是她前世今生修來的福氣。
至於內閣侍讀學士江大人家的長子,確實有幾分才名在外,可他親娘是通房出身,雖然後來因為頗有幾分才氣而被記到嫡母名下,可到底還是與正經的嫡子不同,讓堂堂一個郡主下嫁給一個庶子,別說怡王妃知道了會氣瘋,恐怕江大人家都不敢接受吧?想必娘娘也隻是想警告一下怡王妃的多管閑事,這樁婚事最後也多半會不了了之。雖然娘娘的一片“好心”會浪費,但那些蠢蠢欲動準備行動的人看見怡王妃的親生子女連番接受了兩次無端賜婚,怎麼也能醒過味兒來吧。
還是好好打理自家內院才是正經,目光老是瞅著別人家的事情又何必呢?真是吃力不討好啊!
管嬤嬤自然不會違背主子的心意,連忙應和道:“娘娘慈愛,他們定是會感謝娘娘的一片用心!”
文皇後用手輕撫一下眼角細微的皺紋,然後撐著腦袋半響,突然笑出聲來,然後又自顧自地搖了搖頭。
顯然是想起什麼有趣的事情了。
因為翰王妃的事情,文皇後已經很久沒有笑得這麼舒心了,管嬤嬤正想上前湊趣,就聽見康帝駕臨的聲音響起。
“皇後今日可是遇上什麼高興事兒了?朕可是好久沒見你笑得這麼開心了?”康帝不等文皇後回神起身,就揮退了正要參拜的眾人,然後握著文皇後的手重新落座。
文皇後眨了眨眼睛,不答反問道:“陛下突然過來,可是有什麼事兒?”一般這個時候,正是康帝接見大臣打理朝政的時候。
就像是普通夫妻間的閑聊一般,康帝也學文皇後,並不直接回答,而是說道:“你猜猜看!”
文皇後心念一動,笑著說道:“那臣妾就鬥膽猜一猜,可是翰兒府裏的事情?”
康帝臉上微微閃過一絲不自在,可不等文皇後細看,就聽他說道:“這孩子也算是個有福的,不管是昏迷也罷還是昏睡也罷,丈夫的寵愛,孩子的降臨,妯娌朋友之間的互相走動和交好,乃至於婆婆的照拂都沒有耽誤和錯過,若論起來這世上最幸福的女子也莫過如此了。”
“陛下所言極是!人這一輩子總會遇到各種溝溝坎坎,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幸躲過,宸兒身世雖然不盡人意,可她偏偏就入了咱們翰兒的眼,也隻有她讓翰兒散去了籠罩在身上多年的陰霾,添了幾分人氣。”文皇後有感而發。
“你我都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這些年朕為了江山大業也沒少冷落你,如今心願達成,孩子們又各司其職,無論是做事還是為人處世都頗有建樹,朕是時候該放手享清福了!”康帝拉過文皇後的手拍了拍,語氣頗為感慨。
“陛下,您這是……”康帝這番話說得有些突然,讓文皇後心裏憂喜參半。喜的是少年夫妻老來伴,康帝終於生出放下朝政的心思準備和她過普通夫妻的生活了。憂的是,自己的夫君不是那種無的放矢的人,今日突然說出這番話肯定是有什麼事情觸動了他的心,雖然他們是夫妻,可畢竟還有君臣關係在那裏擺著,有些話就不能隨意問出口,所以她才會話說一半,等著康帝主動為她解惑。
顯然,康帝今日提前回後宮,也是有此意的。
康帝似乎很了解文皇後的未盡話語,他接過文皇後的話頭說道:“朕這一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娶了你,最欣慰的就是你給朕生了幾個好兒女,最幸運的就是遇到臥龍先生,不用手染獻血就能完成胸中的抱負。論理,朕應該趁百業待興之計更加勵精圖治,可你為朕生了這麼多能幹的兒子,沒道理讓老子累個半死,讓他們卻醉臥溫柔鄉在那裏享清福。所以,朕想著,也是該到了讓他們挑起這個擔子的時候了!你我不妨趁著身子骨還算硬朗的時候過幾年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