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介紹兒童教育方法的書,同時它還設計了一套完整的訓練課程,不管是久經課堂考驗的老師也好,還是初為人父母的家長也好,都可以從這本書裏麵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本書大量汲取了誇美紐斯、洛克、盧梭、裴斯塔洛齊、赫爾巴特、弗路培爾、詹姆斯等大家們的教育理念精髓,同時,它也凝聚了多年來作者在兒童教育中的實踐成果。

這本書告訴人們應該想方設法去讓孩子們遠離一些毛病,比如嬌氣、壞脾氣、容易悲觀、過分敏感等,特別是有些孩子還會以自由為借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因一些不順心的小事就大發脾氣,或者是深陷在一些虛幻的東西裏麵不能自已。

這本書強調,孩子的習慣和品質比什麼都重要,要盡可能早地讓孩子們接受習慣培養、品質培養類的訓練,促使孩子全方麵的發展。 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善於發現、心無旁騖、獨立自主和聰明伶俐。並且還要通過專項訓練,讓孩子們的思維和行動更加敏捷,讓他們變得見識廣闊、知識豐富,心靈手巧、彬彬有禮且善於為他人著想,當然,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讓孩子能夠健康向上地成長。此外,這本書還能激發老師和家長們的教育積極性,通過反複的教育和學習,讓他們自己的習慣和素質都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時,對於那些總是對孩子放任自由,認為給予孩子自由就是給了一切的父母們一個警醒,希望借此促使他們改變。

人生的成功、失敗,或是平凡,往往取決於教育或性格中的一些細微差別,而不是顯著不同。多一點,或少一點,就有可能決定了某個人是否能成才,是否能在經濟、政治和社會領域取得大的成就。

就比如,一個會計一個星期賺10美元,一名鐵路公司經理一個星期賺1000美元,實際上,他們倆的性格可能很像,受的教育也差不多,他們都能寫會畫,甚至在某些方麵,這名會計還要強過這名鐵路公司的經理。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當然,要找出原因是很難的,而要從那麼多不同的因素中找出最主要的因素就更難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去發掘,還是可以從他們的身心方麵找到一些細微的不同。有些人的成功可能是因為他們有著努力拚搏、永不放棄的品質,有些人的成功可能是因為他們有著懷疑批判的精神或者踏踏實實的性格,甚至有些人的成功僅僅是因為他待人熱忱,或是敢於對自己和別人說“不”。

在教育的初級階段,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視閱讀和寫作,就像空氣和水一樣。誠然,閱讀和寫作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牢牢掌握的,但這兩樣技能人人都會,就算學得再好也沒有什麼獨特的優勢可言。就好像我們的孩子是四歲還是八歲開始學習閱讀,是一個月還是一年學會說話,是通過語音法、綜合法、分析法還是其他方法學會的,這些都不太重要。就比如一個人把自己的名字簽得多麼龍飛鳳舞,那也不過是一個簽名,但是如果一個人在小時候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情,那麼這些事情就會影響他的整整一生。所以,孩子們是否自信、勇敢、堅強,是否勤於思考、善於創新,是否善解人意,關愛他人,將很大程度決定他們今後人生的成敗。而這些優良的品質,僅僅通過教育是沒有辦法培養的,它需要孩子們實實在在地投入其中,去體驗、去感悟。

總而言之,這些品質不應該是教育宴席最後的那一道加送果盤,它當之無愧的是孩子們的主食。而閱讀、寫作、計算這些技能,學會了就行了。

閱讀和寫作,可以等孩子六七歲的時候再學,或者再大一點也可以。但是孩子們的習慣和品性必須是從出生時就開始培養,因為人生前七年是形成個性最重要的階段。人生之路,就像一條條四通八達布滿岔口的道路,如果在一開始就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引,孩子們走錯了路,那麼他們越往前走,就會錯得越遠。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自己走錯了,並有心去改變,這個時候擺在他們麵前的也隻有兩條路。一是按照原來的路走回去,重新來過,一是直接尋找一條捷徑走到正路上去。但是前者是讓他前功盡棄,後者更是有再次迷失而永遠無法回到正路上來的危險。舉個例子,有個孩子從一出生下來到七歲都是過著放任自由的生活,幾乎沒有人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於是他做了很多的錯事,而此時如果要讓他變得聽話又懂事,那可以說是癡人說夢了。所以,縱容孩子不僅顯得家長沒有能力,更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過。這些家長要麼不知道管教的重要性,要麼是懶於管教,他們通常過於樂觀:“噢,船到橋頭自然直嘛”,我們也想向守護天使禱告能如此,但是,事實證明,大多數情況下,結果不是這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