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教育家昆體良在很早就講過,培養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同時培養一群孩子。
介紹 基礎指導
訓練條件
下麵要介紹的一個教學方法就是把鄰居、朋友家四至六歲的小朋友都叫到家裏來,讓這群同齡的孩子們在家裏歡聚一堂。
家是最好的訓練地點。學校、教室或是訓練房,特別是隔離出來專門用來教學的房間,這些地方都不太適合孩子們的學習。離家越近,家的溫暖就越濃,就越適合孩子們訓練,因為孩子們會覺得家就是他們的港灣。如果實在找不到一個像家一樣的場所,那麼家長或者幼師也應該盡可能地去營造一種家的氛圍出來。
羅馬教育家昆體良在很早就講過,培養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同時培養一群孩子,因為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會學到很多人與人之間的東西,能夠全麵培養他們各個方麵的綜合素質。在群體裏,孩子們會通過不斷的交流和溝通,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並各司其職。家長或幼師並不需要幹涉太多,隻需要在旁邊適時地提點一下,讓他們相處得更加融洽就行了。當然,讓孩子們一起待在家裏並不是讓他們隨心所欲地玩,隻是說我們的這種訓練體係跟玩樂結合起來比較好,可以讓孩子們玩得盡興,學得開心,並且時刻有在家的感覺。
訓練課程
“兒童訓練”一共分八個模塊,每個模塊都融入到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書中用了八個章節來分別說明這八種訓練課程。這些訓練課程的內容並非絕對獨立,有的是身體訓練,有的是腦力訓練,有時還有道德品質的培育,但是在孩子的生活當中,身心、品性的發育必須是相輔相成一起成長的。
以下是這八種兒童訓練課程:
習性訓練(執行力、洞察力、注意力、專注力訓練等)
目的:形成良好的習性,為後續教育打下好的基礎。
社交訓練(日常禮節、對話訓練)
目的:培養禮節禮貌,尤其是培養自我調節力與克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鼓勵交往中的主動性。
講故事訓練
目的:向孩子展示成功模式;讓他們有遠大的抱負和豐富的想象力等。
肢體訓練(肢體運動、體操訓練、軍步練習)
目的:促進身體健康地發育,培養出良好的行為舉止和體姿,避免出現一些不雅的姿態比如溜肩膀等,並讓孩子時刻保持優美的體態。
自由玩耍(玩耍和遊戲)
目的:培養孩子的公平的競技精神和良好的體育道德。讓孩子知道玩什麼和怎麼玩,並且讓孩子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和好處。增強孩子的反應能力、運動速度、靈敏性、學習能力、細心程度等等。
手工訓練(做模型、彩繪、繪描等)
目的: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更加心靈手巧,讓他們知道什麼叫“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培養出勤勞、持之以恒、認真細致、膽大心細的習慣。
信息知識掌握訓練
目的:傳授一些關於自然、科學、藝術等方麵的基礎知識,包括閱讀、寫作和算術等等。
訓練規律
首先,應該根據孩子的生活製訂出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表,比如安排好一天的做事計劃等,安排好了之後一定遵守,這樣才能在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地學習,玩耍的時候也有足夠多的時間盡興玩耍。製訂好規律的作息時間表,不論是對現在,還是對孩子的未來,都大有好處,並且會給全家人帶來快樂。
家長至少要選擇下列中的一種課程來訓練,或者針對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課程,適時地安排。也就是說,要運用標準化的操作,做針對性的培訓或開展各項活動。一天當中,家長可以選擇一個或者幾個課程來開展,但是每次訓練的時候,都要把所有的課程都融合到一次訓練當中去,不要訓練一項就隻訓練其中一項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