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多元發展新階段(2008 年至今)
2008 年以來,以奧運會、世博會為契機,中國旅遊業繼續保持了持續、平穩、較快發展,消費熱點不斷增加、宣傳推廣持續加強、新興業態快速湧現、企業經營整體向好、旅遊市場平穩較快增長。2011 年,國內旅遊人數達26.4 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93 萬億元,入境旅遊人數1.35 億人次,旅遊外彙收入470 億美元,中國成為第三大旅遊目的地國。國際金融危機之後,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尤其是2009 年國務院41 號文件,將旅遊業確定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更使得旅遊規劃設計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經過多年的發展,旅遊規劃已經從第一代的資源規劃和第二代的空間規劃,發展到了第三代的建設規劃② 。各級政府都將旅遊規劃設計作為發展旅遊產業的重要抓手,旅遊規劃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地區或部門經濟決策能力和產業領導水平的重要標誌。同時,除了政府主導型的旅遊規劃設計項目不斷增加外,受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各類企業紛紛進入旅遊行業,企業主導型的旅遊規劃設計項目數量激增。
這一時期,旅遊規劃設計機構的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一是旅遊規劃設計機構隊伍構成越來越複雜,城市規劃、建築設計、景觀設計、文化傳播、景區經營、地產開發等多個行業的企業都紛紛進軍旅遊規劃設計行業,旅遊規劃設計機構競爭加劇;二是旅遊規劃設計機構的業務更加多元,除傳統規劃設計外,拓展了規劃設計的上下遊產業鏈,發展了如景區質量等級提升、景區托管、景觀建築設計、旅遊網絡營銷、旅遊電子商務、智慧旅遊、旅遊企業形象設計、旅遊商品設計、酒店經營與管理等相關業務。
① 不僅局限於以旅遊規劃“起家”的機構,建設設計院(公司)、城市規劃院、景觀規劃機構也開始進入旅遊規劃領域,豐富了旅遊規劃設計的內涵和外延。
② 即旅遊規劃更加強調主體功能分區、產業布局,更加注重產品建設——摘自國家旅遊局黨組成員、規劃財務司司長吳文學在2012 年全國旅遊規劃發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三、旅遊規劃設計機構的分類
從旅遊規劃設計機構的分類來看,以單位性質為劃分依據可將我國從事旅遊規劃設計的單位分為事業單位、企業及其他三種類型。根據對目前全國甲、乙級旅遊規劃設計資質單位的研究和分析,事業單位在數量上約占旅遊規劃設計機構總量的11.7%,企業約占87.3%,其他約占1% 。
(一)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是相對於企業單位而言的,一般指以滿足社會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方麵需要,不以營利為直接或主要目的,以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為直接目的的社會組織。在我國從事旅遊規劃設計的事業單位主要包括各類科研機構和高校。
1. 科研機構
從構成來看,旅遊規劃設計的科研機構既有旅遊管理部門專門成立的旅遊研究機構,也有與旅遊規劃設計相關的其他各類科研單位。
其中,旅遊管理部門專門成立的旅遊研究機構,如中國旅遊研究院、江蘇省旅遊局發展谘詢中心、江西省旅遊規劃研究院、廣東省旅遊發展研究中心、廣西旅遊規劃設計院、雲南省旅遊規劃研究院、陝西省旅遊設計院等一般為各級旅遊局(委)直屬的專業研究機構 ,主要職能是開展對影響旅遊業發展的理論、政策和重點、難點問題的研究,除此之外也參與旅遊發展規劃設計項目的實際操作。
這類機構作為各級政府的旅遊智囊團,較為熟悉政府旅遊行業管理的政策和要求。
其他從事旅遊規劃設計的科研機構主要是來自於各類相關科研機構 ,包括綜合類科研單位,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地理係統的科研單位,如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河北省科學院地理科學研究所、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林業類的科研單位,如甘肅省林業調查規劃院、浙江省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江西省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陝西省林業勘察設計院、廣西林業勘測設計院、國家林業局昆明勘察設計院;以及其他類型的勘察設計院,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
這些機構除了完成本行業的相關業務,也積極參與旅遊規劃設計項目的工作。由於自身職能的原因,這類機構易於開拓本行業內與旅遊相關的規劃設計項目市場,但由於專業分工、主要職能、體製機製等方麵的影響,旅遊規劃設計的專業性有待提高。
2. 高校
高校單位從事旅遊規劃設計,一方麵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校旅遊教學質量,另一方麵也能夠對旅遊科研提供項目機會和科研經費支持。因此,高校單位從事旅遊規劃設計,對於發揮高校科研人才優勢,實現旅遊學科的產、學、研一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從事旅遊規劃設計的高校既有以學校為主體進行旅遊規劃設計項目運作的 ,如暨南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中華女子學院;也有以學校某個學院為主體進行項目運作的,如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安徽師範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華中師範大學旅遊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旅遊發展研究院、徐州師範大學旅遊研究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