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林徽因,要分好幾層來看。
先是美。林徽因真是美。在過去、現在、未來,無數人為她的美貌傾倒,精致的五官,充滿東方韻味,又有些西方式的立體感,眉眼細細的,嘴巴小小的,尖圓適中的下巴,溫婉的發型,怎麼看怎麼合適。林徽因的美更在於脫俗,因為自小受了良好的教育,長大後又能自由穿梭於中西兩種語境之中,心氣又高,總想忙出點什麼,所以林徽因又時時刻刻散發出一種飄逸、向上的氣質,她是一直飛翔的白鳥,不願墜地。
林徽因也知道自己美,據說在香山靜養的時候,林徽因穿一身白衣,點一爐香,坐在花旁,美得驚動世人,她說男人見了她都會暈倒。不過,美麗是貶值資產,特別對一個女人來說,林徽因的一生,也無可避免的是一個美麗消退的過程,她後半生一直在得病,肉體的損毀,使得她青年時代那種圓潤完整的美麗,很快就消逝了。看林徽因的相片,各個時期的樣貌差別很大,前期靈俏,中期端麗,晚期清臒,但無一例外都有股精氣神在。
林徽因自有一種強大的氣場,優雅的態度,她用強大的生命力散發出小宇宙,影響眾人,別說梁思成、徐誌摩、金嶽霖這些見證林徽因盛年美麗的男人,就是女學生林洙,遇見晚年的林徽因,也瞬間被她的神容折服。
美之外,是看才學。林徽因有才,且多才多藝。有人說,林徽因是民國裏一個“文藝複興式的人物”。程度上是有點過,但意思卻大抵不差。林徽因的獨特之處,正在於她橫跨文理,在科學與藝術之間徜徉,她會的太多了,當然這也與她受的教育和所處的環境有關。民國一代人,原本就是空前絕後,讀過經,留過洋,在舊的土壤中出生,又接受了西式的教育,他們很像一塊衝積平原,土壤肥沃。偏偏林徽因又是一位女性,就更令人矚目。
她寫詩。你不能想象一個那麼年輕的女孩子能寫出那麼和諧唯美又憂傷的詩,她的詩起點很高,一出手就是名篇。她和徐誌摩都是英國浪漫詩派的中國代言人。更重要是,她不是為寫詩而寫詩,她每次動筆,都是自我感情的抒發,很真,也很有感情。
她搞建築。林徽因是學舞台美術出身,梁思成走上建築學科,其中也有林徽因點撥的原因。林徽因對建築的熱愛,更多的是她對於永恒之美的追求,她是那樣一個唯美主義者。她的身體狀況其實不適合田野作業,但每當她為考察建築而深入田間時,她總是那麼投入和興奮。她孜孜於對美的發現。
然後看人際關係。林徽因在社交上是個天才。她更喜歡西方式的坦率而直接的社交。在中國當時的環境裏,社會可能還不太允許一個女人如此“出風頭”,所以她成為了婦女們的仇敵。不過不要緊,林徽因在男人這邊有市場。她絕不是為了取悅男人,她追求平等,思想上,話語權上,生活上,她最恨家務,卻喜歡在客人麵前侃侃而談,聊天是林徽因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她總是想說些什麼,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對世界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