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受環境的酷待,情緒十分無力,我的夫人從燈節起臥病半年,到中秋日奄然化去,她的病極人間未有之痛苦,自初發時醫生便已宣告不治,半年以來,耳所觸的,隻有病人的呻吟,目所接的,隻有兒女的涕淚。……哎,哀樂之感,凡在有情,其誰能免?平日意態活潑興會淋漓的我,這回也嗒然氣盡了。
風風雨雨,他們一同度過,奈何不能白頭到老。而此時,梁思成和林徽因剛剛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深造。
李蕙仙一生最擅長“力挽狂瀾”,生活中的一切,她總能夠運籌帷幄,安排得井井有條,唯獨在選媳婦這件事上,她沒能有機會扭轉局麵。李蕙仙的去世,客觀上說,為林徽因嫁入梁家開了綠燈。沒有了她的強烈反對,梁思順很快便被眾人說服,到了1925年4月,她對林徽因的態度也有了改觀,甚至“感情完全恢複”。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和林徽因結婚,恰恰是在加拿大中國總領事館梁思順的客廳裏舉辦的。作為大姐,梁思順少不了操持,其樂融融。梁思順終於還是“違背”了母親李蕙仙的意願,親眼見證了林徽因嫁入梁家。
李蕙仙一輩子“識大體”,不惜掩蓋自己的才華與光芒,成就了一個了不起的男人。夫貴妻榮,她與他同舟共濟。她一生精彩,平凡又偉大,終究是建築在一個男人身上的。但她知道,林徽因做不到她這樣。林徽因也聰明,也有才華,但她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傳統的三從四德,在她身上並沒有深刻烙印。林徽因會發展自己,展示自己,成全自己,而不僅僅是全力以赴,去成就李蕙仙的兒子梁思成。林徽因不拘一格的真性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真誠直接的感情方式,都超出了李蕙仙的期待。她那老一代女性的精彩,顯然無法在林徽因身上傳承下去。再加上,泰戈爾訪華、梁思成撞車探病等幾大關鍵性事件的“驗證”,李蕙仙更加確定了自己的判斷。
其實,李蕙仙預測對了一半。林徽因的確不受拘束,她當然要發展自己,她雖然一輩子隻結一次婚,但卻未必是隻愛一個人。林徽因的愛太龐大,徐誌摩對她熱烈追求,金嶽霖一生“逐林而居”,她的情感世界,遠遠超出了傳統女性可被允許的用情範圍,所以,李蕙仙當年的憂心,不無道理。可另外一方麵,林徽因還有理性。梁思成取得的成就,林徽因的輔助功不可沒。他們一起沉浸在建築藝術的世界裏,野外考察,林徽因也全程陪同,晚年,兩人更是聯手設計國徽,事業達到最高峰。林徽因是梁思成學術生涯裏的靈感女神。在情感上,梁思成也相當依賴林徽因。沒有林徽因,梁思成的天空會黯淡許多。
李蕙仙不懂林徽因。她們到底是兩個時代的人。家庭曾經是李蕙仙的全部。但對林徽因來說,家庭從來都是重要的,但絕非全部,在文藝社交圈,她的風頭要比梁思成大得多。但她有尺度,中西合璧的尺度。畢竟,在愛這件事上,一個人可以欺騙別人,但無法欺騙自己,林徽因始終忠於自己的內心和情感,但在家庭方麵,她始終敢於擔當。林徽因愛梁思成,也對他負有責任,所以,梁思成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說“我要用一生來回答”。
李蕙仙逝後,被葬在北平西山臥佛寺西東溝村,她的丈夫梁啟超逝世後與她同眠。他們的墓碑是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設計的。高2.8米,寬1.7米,莊重素樸,上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這是林徽因的第一件建築作品,獻給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