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閱讀指導
這首詩發表於1928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一號。此詩發表之後,給徐誌摩帶來了極高的聲譽,被認為是徐氏的“標簽”之作。全詩共六節,每節的前三句相同,輾轉反複,餘音嫋嫋,這種刻意經營的旋律組合,渲染了“夢”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回到生命本體中去”的詩歌理想。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輕波裏依洄。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裏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裏心碎!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黯淡是夢裏的光輝。
美文解讀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一句反複吟誦,一詠三歎,所表現的情感卻是似同實異。熟悉徐誌摩情感生活的人,或許可以從中捕捉到一段羅曼史的影子。徐誌摩與陸小曼飽受社會輿論指責的婚外熱戀,曆經波折,最終修成正果。然而這段羅曼史卻並沒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從這首詩中,不難體察徐氏對婚姻生活的悲觀失望。但隻是模糊,被這不知道從哪個方向吹來的風吹淡了。風是和煦,還是凜冽,“我”無從感知,“我不知道”,也並不在意。“我”所關注的是沉浸在夢中的感受。自我世界的悲喜決定著“我”或沉溺,或彷徨的心境。
全詩的情緒波蕩起伏,在夢中由喜而悲,最終又在夢中得到釋然的解脫。是情愛的困惑,還是政治的諷喻,抑或是世間種種,不得而知。人生的許多體驗都在這幾段回環往複中呈現。盡管書寫的並非是積極的心緒,卻依然以優美整飭的形式呈現。在徐氏的筆下,憂鬱也是如斯美麗。
偶然
閱讀指導
此詩寫於1926年5月,初載於同年5月27日《晨報副刊詩鐫》第9期。1928年,徐誌摩和陸小曼合寫五幕話劇《卞昆岡》時,又將這首詩作為第五幕中老瞎子的唱詞。劇中主人公卞昆岡的愛妻病逝,為使孩子阿明有人照顧,娶李七妹續弦。之後,阿明為繼母及其姘夫所害。臨死前,阿明請趕來的老瞎子為其彈唱這首《偶然》,轉達對父親的愛,也表達了他對老瞎子的愛。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美文解讀
徐誌摩寫作這首詩時,正是他與陸小曼熱戀中最為煎熬的時期。他所麵對的不僅是家庭與社會的壓力,更有陸小曼在困境中流露出的猶豫和退卻。在這種痛苦與糾結的心境下,詩人寫下了這樣的詩篇。雲映波心是轉瞬即逝的交彙,不驚不喜。雖能海上夜逢,旋即卻要各奔東西。然而縱使相憶或相忘,也不改偶逢一刻彼此的光亮。詩人以兩幅偶會的場景,寫出了世間情愛的種種微妙,於孤寂感傷的氛圍中又透露出絲絲的豁達與釋然。
這首詩每節第一、二、五行的長句押韻,中間兩行的短句押韻,形成了aabba的韻式。長句幾乎均是一行三頓,短句為一行兩頓。全詩韻致協暢,極具音樂美。讀起來紆徐從容,委婉頓挫,朗朗上口。卞之琳讚此詩為徐誌摩詩作中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
除了音樂美,這首兩段十行的小詩,在現代詩歌中,也堪稱是別具一格之作。“偶然”是一個完全抽象化的時間副詞,而詩人卻能使之形象化,並置入象征性的結構之中,使得本詩清新雋永,餘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