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散文 (10)(3 / 3)

徐誌摩的文風一向有行雲流水之譽,這篇文章就很典型。本文信手寫來,涉筆成趣。文章語言輕鬆詼諧,對問題的闡發則鞭辟入裏。

我的彼得

閱讀指導

彼得是徐誌摩的幼子,三歲時因患腹膜炎而早夭,也成為了父親徐誌摩心中永遠的追悔和傷痛。本文起頭於一次人人皆共鳴的場景——觸景傷情。由此,父親徐誌摩深情追憶了與彼得不多的相處時光,更深深表達了自己對幼子彼得的痛惜和懷念之情。真正的經典之作,都能牽動我們的每一根神經,帶我們到作品的世界裏漫遊,或喜或悲。

新近有一天晚上,我在一個地方聽音樂,一個不相識的小孩,約莫八九歲光景,過來坐在我的身邊,他說的話我不懂,我也不易使他懂我的話,那可並不妨事,因為在幾分鍾內我們已經是很好的朋友,他拉著我的手,我拉著他的手,一同聽台上的音樂。他年紀雖則小,他音樂的興趣已經很深:他比著手勢告我他也有一張提琴,他會拉,並且說哪幾個是他已經學會的調子。他那資質的敏慧,性情的柔和,體態的秀美,不能使人不愛;而況我本來是喜歡小孩們的。

但那晚雖則結識了一個可愛的小友,我心裏卻並不快爽;因為不僅見著他使我想起你,我的小彼得,並且在他活潑的神情裏我想見了你,彼得,假如你長大的話,與他同年齡的影子。

你在時,與他一樣,也是愛音樂的;雖則你回去的時候剛滿三歲,你愛好音樂的故事,從你繈褓時起,我屢次聽你媽與你的“大大”講,不但是十分的有趣可愛,竟可說是你有天賦的憑證,在你最初開口學話的日子,你媽已經寫信給我,說你聽著了音樂便異常的快活,說你在坐車裏常常伸出你的小手在車欄上跟著音樂按拍;你稍大些會得淘氣的時候,你媽說,隻要把話匣開上,你便在旁邊乖乖的坐著靜聽,再也不出聲不鬧——並且你有的是可驚的口味,是貝德花芬是槐格納你就愛,要是中國的戲片,你便蓋沒了你的小耳,決意不讓無意味的鑼鼓,打攪你的清聽!你的大大(她多疼你!)講給我聽你得小提琴的故事:怎樣那晚上買琴來的時候,你已經在你的小床上睡好,怎樣她們為怕你起來鬧,趕快滅了燈亮把琴放在你的床邊,怎樣你這小機靈早已看見,卻偏不作聲,等你媽與大大都上了床,你才偷偷的爬起來,摸著了你的寶貝,再也忍不住你的技癢,站在漆黑的床邊,就開始施展你“截桑柴”的本領,後來怎樣她們幹涉了你,你便乖乖的把琴抱進你的床去,一起安眠。她們又講你怎樣歡喜拿著一根短棍站在桌上模仿音樂會的導師,你那認真的神情常常叫在座人大笑。此外還有不少趣話,大大記得最清楚,她都講給我聽過;但這幾件故事已夠見證你小小的靈性裏早長著音樂的慧根。實際我與你媽早經同意想叫你長大時留在德國學習音樂;——誰知道在你的早殤裏我們失去了一個可能的莫紮特(Mozart):在中國音樂最饑荒的日子,難得見這一點希冀的青芽,又教命運無情的腳跟踏倒,想起怎不可傷?

彼得,可愛的小彼得,我“算是”你的父親,但想起我做父親的往跡,我心頭便湧起了不少的感想;我的話你是永遠聽不著了,但我想借這悼念你的機會,稍稍疏泄我的積愫,在這不自然的世界上,與我境遇相似或更不如的當不在少數,因此我想說的話或許還有人聽,竟許有人同情。就是你媽,彼得,她也何嚐有一天接近過快樂與幸福,但她在她同樣不幸的境遇中證明她的智斷,她的忍耐,尤其是她的勇敢與膽量;所以至少她,我敢相信,可以懂得我話裏意味的深淺,也隻有她,我敢說,最有資格指證或相詮釋——在她有機會時——我的情感的真際。

但我的情愫!是怨,是恨,是懺悔,是悵惘?對著這不完全,不如意的人生,誰沒有怨,誰沒有恨,誰沒有悵惘?除了天生顢頇的,誰不曾在他生命的經途中——葛德說的——和著悲哀吞他的飯,誰不曾擁著半夜的孤衾飲泣?我們應得感謝上蒼的是他不可度量的心裁,不但在生物的境界中他創造了不可計數的種類,就這悲哀的人生也是因人差異,各各不同,——同是一個碎心,卻沒有同樣的碎痕,同是一滴眼淚,卻難尋同樣的淚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