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檸檬和策樁子茶相伴的悠閑的日常生活
厄瓜多爾的比爾卡班巴
世界聞名的長壽村比爾卡班巴,位於南美大陸西北部的厄瓜多爾。厄瓜多爾是隻有1200萬左右人口的小國家,首都是基多。厄瓜多爾原本是“赤道”的意思,而基多則是因為距離赤道隻有15km左右而得名。因為長時間受西班牙統治,西班牙語是厄瓜多爾的通用語言。厄瓜多爾曾經一度經曆經濟困難,甚至從2001年開始接受IMF的支援,最終拋棄了本國的貨幣,現在使用美元。因為和韓國簽訂了簽證協議,所以從韓國去那裏短期旅行不需要簽證。
從韓國到基多路程很遠,單單飛行時間就超過20個小時。我和妻子要先從仁川飛到洛杉磯,然後換機飛到亞特蘭大,才能坐上飛往基多的飛機。不過從亞特蘭大到基多的路程也沒那麼容易。廣播裏傳出通知說,因為氣溫突然降到零下,所以飛機窗戶上結了霜,為了除霜起飛時間會延遲。很多飛機在跑道上排起了隊,除霜的工作按秩序進行。最終我們被迫在機內等了6個小時。
飛機到達基多的時間是淩晨兩點,但是因為指揮塔台的燈已經熄滅無法著陸。重新往南又飛了一個小時,在淩晨三點的時候降落在瓜亞基爾機場。我們隻能在機場候車室裏繼續等待。最終在淩晨六點時再次出發去基多,直到早上八點才算勉強安頓下來。原定於前一天晚上九點到達的飛機直到第二天早上八點才到,其實乘客可以充分表達不滿的,但是沒有任何人表達不滿。對於平時急性子的我來說,這樣的情況特別考驗我的耐心。好吧,這是基多已經開始在教育我了,讓我不要著急,要悠閑地生活。
基多位於海拔2850米的高山地帶。從飛機上看到的基多完全被山包圍了。西邊由平緩的群山形成一片祥和的景象,東邊則由凱揚波山上常年不化的積雪形成了一片壯觀的風景。在我沉迷於景色的同時,坐在旁邊的80歲美國人切爾西老奶奶在專心致誌地看書,老奶奶的丈夫則忙於在報紙上玩猜字遊戲。據說猜字對記憶力有好處,能預防癡呆。
老奶奶說他們夫妻是要去厄瓜多爾的著名觀光地加拉帕戈斯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是以1832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訪問為契機被世人所知的,距離厄瓜多爾大致10000km,擁有各種鳥類和魚類、高等植物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兩位老人看起來都很健康。我問他們有什麼健康的秘訣,老奶奶這樣回答:“努力多動,吃健康食物,住在山好水好的美國山嶽地帶懷俄明州。”同時她還自豪地說懷俄明州也是山多水好的地方,毫不亞於厄瓜多爾。為了探訪長壽村而開始的旅行,在還沒到達第一個目的地之前,我就從飛機上偶然遇見的老夫婦那裏找到了一個長壽的秘訣。
和老奶奶說著話,不知不覺就到了基多。雖然已經是一月中旬,但基多的白天還是很溫暖。有人說基多是“永遠的春城”,到了這裏確實體會到了。
從基多去比爾卡班巴的路也並不輕鬆。要先到往南800km外一個叫洛哈的城市,然後再從那裏繼續向南42km才能到達。先乘飛機飛了一個小時到達洛哈機場,在洛哈機場降落,看到跑道之後我有點兒暈。起飛的飛機像滑到了跑道下麵一樣隻能看到尾巴,稍後飛機就完全消失了。厄瓜多爾的山很多,洛哈機場就像是把山削掉建造了跑道一樣。我這輩子第一次見這種跑道。
從機場坐上出租車駛向市內。從機場所在的盆地到位於另一個盆地的洛哈市內要翻過一座山。出租車沿著山路盡情地向上奔馳了一段時間後,又重新向下行駛了很久才到達洛哈市內。感覺已經坐著出租車跑了一個多小時了,但是要去目的地比爾卡班巴還要從這裏繼續往前走。在洛哈市內的汽車站我們坐上了開往比爾卡班巴的汽車。坐在汽車上蜿蜿蜒蜒地越過安第斯山脈的溪流,曆經一小時二十多分鍾,我們終於到達了比爾卡班巴。
比爾卡班巴,亞當和夏娃的伊甸園
比爾卡在印第安語中的意思是“神聖的”,班巴的意思是“村”。有傳說稱比爾卡班巴就是聖經中“亞當和夏娃生活的地方”。村子在海拔1500米的高地上,整個村子位於群山環抱中的盆地中。結束漫長的旅途後到達的比爾卡班巴特別的幽靜,隻能看到一兩位老人一手拎著小包袱一手拄著拐杖走過。就像村子的名字一樣,整個村子好像都散發著一種神聖的氣息。我們見到的每個人都很悠閑,不論是說話還是行動,看起來都慢了一拍。
這裏共生活著5000多名居民。在1971年的人口調查中,819名人口中有9人的年齡在百歲以上。據說1920~1930年之間,死亡人口中有超過150歲的人,還有在168歲死亡的人。不過厄瓜多爾政府正式確認的最長壽的人的年齡是137歲,為1987年死亡的喬斯·瑪麗·婁阿。雖然難以相信,但是據說她去世的時候她的兒子才32歲,那就是說年過百歲還生了兒子。近年來在這裏最長壽的人是2001年以126歲高齡死亡的AlbertonoRoa。在聖堂開出的出生證明書中,她的出生年月記載為187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