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專業好才能就業好?(1 / 1)

誰說一個人的自我價值隻能通過選擇的專業來實現?專業、選擇、興趣,這些都隻是實現人生夢想的一座橋梁而已。在大學,讀什麼專業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學會獨立學習,把知識轉變成個人的能力。

我本科畢業已經18年。這麼多年過去了,家長們對選專業的認識沒有什麼改變。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讀上一個好專業、將來好就業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種心態和孩子上小學時為他爭取一個好座位的心態類似。

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企圖用一次選擇鎖定成功的人,不過是想用固定的坐標尋求安全感。願望是良好的,但現實將會是殘酷的。

我想告訴大家幾個事實:

1.很多專業名稱很好聽,但就業率卻很低。

2.絕大部分大學生沒有真正了解自己就讀的專業。

3.畢業後換專業甚至跨專業找工作的人越來越多。

當年,我高考成績出來後,也是父母幫忙選的專業。

父母是醫生,他們覺得做醫生太辛苦,希望我不要做醫生。這大概是很多父母的通病,覺得自己的職業很辛苦,便希望孩子不要從事自己的職業。

我是1993年參加高考的,這一年正是鄧小平同誌南方談話後經濟大發展的一年,鋼鐵行業正紅火。父親當年讀了冶金中專,因為“文革”,中斷學業下鄉轉行做了赤腳醫生,於是,父親替我報選了當時的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這大概又是很多父母的通病,因為自己人生有遺憾,潛意識裏便希望孩子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其實,我父母的想法很簡單,專業好才好就業。讀鋼鐵學院容易進大鋼廠工作,將來一輩子有保障。另外,父親的一位老同學也在鋼廠,也許還可以利用這層關係。

畢業後,我的發展和父母的規劃全然不同。我沒有去機械行業,而是應聘到武漢一家IT公司做軟件實施項目經理,後來又跳槽進了大學教機械製圖(這倒是回到了本行),再後來又因為玩PPT混得一點名聲,在外麵寫書培訓,甚至還與人合作出版了兩本講微博、微信新媒體營銷的書。

人生、事業跨度大的人非常多,我的大學同班同學都是學機械的,現在從事與機械相關工作的人卻不到一半。

我的好朋友@古典老師,出版了暢銷書《拆掉思維裏的牆》。他現在的身份是新精英生涯總裁,幫助很多人進行職業規劃。1997年,古典老師並沒有如願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而是考進了湖南大學建築工程係。畢業後半年,他辭去了一份在某著名建築事務所的工作,選擇去新東方做了一名英語講師,現在又成為了一名職業規劃師。

我的另一位好朋友@蕭秋水老師,現在的身份是獨立講師和顧問。她大學學的是旅遊專業,畢業後卻進入銀行工作,然後又跳槽到深圳成為金蝶軟件公司的員工。經過金蝶軟件公司的曆練後,她成為了一名知識管理和網絡運營專家,並且能夠依靠自己的專長寫書和培訓。

我學的是機械工程,古典老師學的是建築工程,蕭秋水老師學的是旅遊專業,這些專業都是當時的熱門專業,但是我們後來都換了專業,選擇了其他的職業發展方向,而且都發展得不錯。

誰說一個人的自我價值隻能通過鎖定選擇的專業來實現?專業、選擇、興趣,這些都隻是實現人生夢想的一座橋梁而已。大學專業是人在職業領域的初步定位,並不能完全決定你未來的就業選擇。

在大學,讀什麼專業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學會獨立學習,把知識轉變成個人的能力。

我想推薦一本書,大前研一的《專業主義》,這裏麵的觀點值得大家思考。

實操訓練

一張表幫你分析你的專業

很多大學生並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專業,你可以試試下麵的方法。

通過關鍵詞找到這個行業的網站,再找到這個行業的期刊報紙,然後通過期刊報紙上的曝光率找到這個行業裏麵的名人,加入他們的虛擬社區,結識可以溝通互動的草根網友,了解圈子內的文化後慢慢通過社交媒體找到和行業內強人互動的渠道。這樣的方法,不隻是可以用在分析大學專業上,還可以通過這個訓練學到一點高效搜索和整合情報的方法。